2)第375章:沸腾的应天_日月江山永为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花一石半,然间有之。大允共三石为常耳。”

  明朝一石约为一百五十斤左右,所以稻谷的产量通常是在不到三石左右,也就是四百斤上下,而麦子的产量稍低,在两石左右,约为三百斤上下。

  不过有一点,这里取的是单季的产量,而且是产量最高的。

  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南方通常是两季稻,早稻的产量要稍低,但是在数值上取的却是产量更高的晚稻的产值,北方则是在麦、黍、菽等作物中选的产量更高的麦子。

  这就涉及到一些官场的语言和行为了,其实就是捡着好听的说,这是历朝历代都有的通病。

  “此话当真!?”朱棣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忍不住开口问了起来。

  明朝的粮食产量虽然因为经验积累和农具发展的原因是历朝历代更高的,但平均产量也不过是三四百斤左右,可朱瞻垶一开口就是四到五番起步。

  就算是以产量最低的麦为基数,那这红薯的产量也得在一千五百斤,也就是一百石!

  十倍的差量,这给谁谁都得被吓到,哪怕是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

  “爷爷,这个不用孙儿说吧?”朱瞻垶笑嘻嘻地看着老爷子。

  “这东西一株的产量有多少您不仅看到了,还亲自上手掂量了,您自己联想一下不就知道了?”

  “而且,这东西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咱们不能只看优点。”

  听朱瞻垶这么一说,不管是朱棣还是夏原吉都是心中一紧。

  “垶儿,怎么说?”朱棣赶紧代所有人问出了这个问题。

  朱棣之前也只是知道朱瞻垶要找的粮食产量很高,但却从不知道这粮食还有缺点,因为朱瞻垶从未向他提起过这方面的问题。

  “爷爷您也看到了,这东西比起寻常的稻麦是属于含水比较多的,这就注定了它不耐储存。”

  朱瞻垶并没有藏着掖着,这是大事儿,不能隐瞒的,而且瞒也瞒不住。

  “晒干了不行?”朱棣很快就想到了办法。

  “晒干了是可以,但是这不是主要问题。”朱瞻垶摇了摇头。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红薯只能作为辅助粮食,不能一直吃,这东西吃多了烧心。”

  烧心,其实就是胃酸分泌过多的表现,因为红薯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

  “后续的问题还有很多,孙儿之后会专门列出一个章程跟爷爷汇报一下,到时候您就明白了。”

  “现在,咱们来看另外两种粮食吧。”

  “嗯。”朱棣点了点头,他也知道有些问题不能多说。

  到现在为止,红薯所带来的全都是正面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让朱家的天下固若金汤的,优缺点后续可以慢慢的说出来,但是不能当着所有人的面泼冷水。

  后续慢慢运作,可以让红薯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基本不打折扣,但如果是在这种场合直接说出来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