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章 勤工助学_布种红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法子,从而导致了进一步的恶性循环。

  再就是……

  他还要再往下说,赵熠却早听的不耐,直接打断道:“这些弊病人所共知,用不着你在此长篇大论,我且问你,你可有什么解决之道?”

  焦顺回道:“下官不敢说能解决这些痼疾,但稍稍平抑一番,应该还是可以的。”

  “平抑?”

  赵熠冷笑一声,正要追问究竟,却听苏友霖捋须道:“朝廷规制,非是你小小所正能够质评的。”

  焦顺再次回道:“侍郎大人误会了,下官并无改动旧制的意思。”

  见焦顺如此说,赵熠又紧跟着添了注脚:“如今莫说司内,便部里一时也没有闲钱由着你胡来!”

  “下官也无需司内拨款。”

  焦顺对答如流:“且还希望部里能帮着牵线搭桥,从我百工司挪些进项帮礼部纾困。”

  “嗯?”

  苏友霖终于露出些诧异神色,和赵熠交换了一下眼神,又吩咐道:“速速讲来。”

  “不知二位大人可曾听说过,各地官办蒙学的窘状?”焦顺道:“不瞒二位大人,下官也曾在坊内蒙学就读,正如士林非议的那般,在里面除了能认识些文字,旁的几乎全无进益。”

  “甚至就连里面的塾师们,都不认为自己教出来学生,会的是什么读书种子。”

  “与此同时,各种勤杂费却日益增多,等闲人家根本难以负担,故此每到招生时,为了能招揽生源,豪门大户家中颇有积蓄的奴仆,反倒成了他们极力拉拢的对象。”

  “而又因为教授的子弟多是奴籍,塾师们也就愈发敷衍了事——如此循环往复,这蒙学自然是越办越差!”

  【官办蒙学相关内容,前文二十八章早有概述。】

  因都是在说蒙学,听了半天也没工部的事儿,赵熠皱着眉头有心要打断焦顺的话,却忽听焦顺话风一转:“故此下官以为,不如将各地的蒙学,与我杂工所的工坊对接起来,一则解决蒙学招生困难,钱粮匮乏的难题。”

  “二来也可以适当提高匠人子弟的文化水平——那些塾师教不出什么读书种子,教匠人子弟识字却绰绰有余——然后再从中选拔出合适的管理人才,以便今后政令通达。”

  “三来更可以借此诱使匠人们努力工作,扭转目前冗工怠工,得过且过的风潮。”

  听完这番话,苏友霖又和赵熠交换了一下眼神,赵熠便冷笑道:“你说的轻巧,匠人子弟们入学的钱粮,却又该从哪里出?”

  “当然是由匠人们自己出!”

  “哈!”

  赵熠嗤笑一声,鄙夷道:“你方才还说,各地蒙学的勤杂费日益增多,让寻常百姓难以负担,莫非你百工所里的匠人,竟个个都是中产之家不成?”

  “大人容禀。”

  焦顺不卑不亢的道:“我说的这入学的钱粮由匠人自己出,实则是希望能在各处工坊内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