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3章 又是一年寿诞【中】_布种红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鹃的表现,明显是对那晚没能侍寝而耿耿于怀。

  或许……

  是自己真的不会相人吧。

  正感慨着,忽就见藕官托着个小匣子快步走了进来,一进门便道:“姑娘,方才拉车的徐大哥送了件东西来,说是焦大爷托医馆那边儿转给他的。”

  托医馆转过来的?

  林黛玉起初并未在意,只当是焦顺又为她寻了什么滋补润肺的好药材,不想打开来一瞧,里面却是本墨香扑鼻的新书。

  她疑惑的取出来端详,却见封皮上写着五个大字《傲慢与偏见》。

  前面那‘傲慢’二字,无疑触动了林黛玉敏感的神经,她微微蹙起眉秀眉,正待翻开来细瞧究竟,忽听紫鹃提醒道:“姑娘,下面还有一封信呢。”

  林黛玉移开手里的书,果然发现书匣底部还放着一封信,信封上写的是‘苏姑娘亲启’。

  拆开来一目十行的扫了个大概,她这才明白那封皮上的书名,其实与自己并无半点瓜葛——至少明面上是如此。

  按照焦顺在信里的说辞,早在前年第一批工读生入学后不久,他便托人从欧罗巴采买来不少书籍进行翻译。

  不过因为当时夏朝这边都是坐商,真正出海远洋的凤毛麟角,进度一直十分迟缓,直到后来史鼎做了驻欧罗巴公使,远洋贸易也逐渐兴盛,这事儿才逐渐变得顺遂起来。

  从四月开始,陆陆续续就有欧罗巴的著作被翻译出来,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工科方面的内容。

  至于这本《傲慢与偏见》,则是焦顺借住权势小小任性了一把,临时加塞翻译出来的【注:酒楼宴请第二期毕业生时,曾做过铺垫,被骂太水……】。

  这本书出版于十几年前【1813年】,作者是欧罗巴最出名的女性作家,论辞藻虽不如我朝文人华丽,但胜在内容朴实生动,又是以一群女性为主要角色,描绘出了乌西国的风土景致、世态人情。

  初版只刊印了四本,一本留在工学作为底稿,一本日前送给了史湘云,一本焦顺准备带去寿宴上送给探春,至于这第三本,自然是送给林黛玉做解闷之用的。

  看完了信,林黛玉摩挲着那本《傲慢与偏见》,心中是五味杂陈。

  焦顺这般举动除了温柔体贴之外,也是暗示他会将黛玉当做与探春齐平的存在——史湘云作为原配还要略高一些,所以也是最早得到这本书的。

  “姑娘。”

  正思绪飘飞,雪雁忍不住问:“这本书里到底写的什么?焦大爷又为何要托人专门给姑娘送来?”

  “我还没看,如何知道?”

  林黛玉收敛了思绪,微微一笑道:“左右也没别的事儿,我读给你们听吧。”

  雪雁自是拍手称快,紫鹃也同样来了兴致。

  遂将王嬷嬷、春纤、藕官都喊了来,在书房里排排坐,听林黛玉读书讲故事。

  于是在这个八月初的上午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