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64章 过堂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棉花的人,去籽主要还是采用手工摘籽和铁杖赶搓去籽,这种方法效率十分低下,一天也去不了几斤籽棉,得不到多少净棉。

  而采用这种新式的轧花机,一斤能加工几十斤籽棉,得到一二十斤净棉。

  这可是比宋代时黄道婆发明的脚踏搅车还先进,黄道婆的搅车,主要结构是一对辗轴,一根小轴加一根大轴,使用时,要两人摇轴,一人将棉喂入两轴之间,利用这两根直径不等,速度不等,回转方向相反的辗轴相互辗轧,使棉籽核和棉纤维分离。

  但这种搅车效率,是远不如李超设计的这种。

  以前棉花产量限制,最主要的还是这道去籽的工序,要把棉籽一粒粒摘出来,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工。而现在用轧花机,却能数十倍的提升效率。

  种棉,摘棉,去籽,还要弹松,再纺纱,再织布,再染色,可以说,其工序也是极为复杂的。

  传统的纺棉纱的纺车,都是单锭手摇纺车,纺五个时辰也只能得到棉纱四两,要三四个人纺纱,才能供应一架织布机的需求。而且这种纺车纱绽转速快,棉纱常因牵伸不及或捻度过大而绷断,这种纺车,本来是纺麻纺丝的,并不适合纺棉纱。

  李超对纺车的改进,直接是上了大纺车,尤其是那种利用水力驱动的大纺车,一架水车纺车有纱锭几十枚,利用水车驱动。普通手摇纺车一天才纺纱一斤不到,脚踏大纺车一天也才能纺三四斤。

  而李超的水力大纺车,一昼夜却能纺一百多斤。

  虽然珍妮机也能提高旧式纺车十倍的效率,但这种机器适合于无法利用水力的地方,如果有合适的河流利用水力纺车,一架水力纺车却也是珍妮机无法比拟的。

  有了水力大纺车后,织布又跟不上了,李超又组织人研究改进了织布机。

  如今在李家发展棉纺五年后,大唐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经很广了,一年的棉布产量也是极大。不过这个新兴的行业,与其它丝绸、麻布等行业完全不同的是,丝、麻这几个传统的丝织行业,基本上都是以家族和手工为主,没有什么大的纺织作坊,以家族纺织为主。

  但棉纺却又完全不同。

  除了棉花种植,现在棉花去籽,纺棉纱,和织绵布,却都是由李家的独家经营。李家走的是大纺织厂的路线,建立于各地的棉花仓库,一座座的棉纺厂和水力大纺车。一家家织布厂,水力织布机。

  许多厂子,都是拥有数千纺织女工。

  李家让出来的,只有印染、销售这一块,也还只是让出了小部分。

  都说垄断是最赚钱的。

  过去的白叠布,如今的棉布。

  虽然已经从过去的高端市场走下来了,随着这几年产量的不断提高,棉布比丝绸便宜多了,但比麻布还是要贵的。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