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0章 还能再翻一倍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区,天气温暖,如占城稻这样只要五十余天生产期的稻种来说,完全可以种植两植,赶在冬季寒冷来临前收获第二季。甚至在岭南,都完全可以种上三季!”

  “两季稻,三季稻?”

  连陈叔达萧瑀这两位出生于南方的宰相都惊讶起来。

  自隋起,水稻的种植量大起来,也有少数优良的稻草种两季的,但那种属于极少极少的。关键就是缺乏好的稻种。

  一季生长周期一百多天,那就是三个半月,得三月后才能种,三个半月后,差不多就是六月底甚至是七月了。

  赶在立秋前种第二季,但再长三个多月,就来不及了,寒风霜冻会让水稻无法抽穗的,会被冻死。

  也许在岭南可以种两季,但在长江淮河流域,肯定种不了两季。

  而大唐如今,岭南那属于蛮荒未开发之地,也就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算是开发的还错,连长江的中上游都还不行,大别山、湘楚,那都还有好多蛮族的。

  因此可以说,李超一说有一种新的稻种,生产周期才不过五十来天,产量却比现在的稻种高,而且耐旱且不择地等优势时,李世民他们都一脸惊讶,惊讶过后,都是一脸怀疑。

  占城国那种蛮荒之地的小国,能有这么好的东西?

  “真有这样的稻种,朕怎么以前没听说过啊?”

  其实占城稻,也不完全是占城国的稻种,而应当说是中南半岛上的占城、真腊都是盛产稻米的,他们那的稻种算是自然培养而成。

  因为自然条件好,气候温度以及雨水光照好,使得那里的人种稻很简单,根本不需要什么水利灌溉设施,也不需要什么优选种子,也不要育秧移栽这么麻烦。

  都是粗放耕作,耕地破块不深,也不育秧,直接就田点种,更不移秧。种了之后,反正是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耕耘,一任于天。

  可就是如此,因为稻种耐旱耐涝,加之当地的气候条件好,他们的水稻产量却还很不错。

  “暴殄天物啊!”

  李世民他们听李超讲故事一样的,把占城人种水稻的方式说出来后,气的李世民直拍大腿。

  “简直是没天理啊,他们这样瞎种,居然还有好收成!”

  “陛下,这就是稻种好啊。如果我们有这些稻种,进行稻种优选,然后育秧、移栽,精心照顾,保水保肥,除草等,这产量会更高。”

  李世民盯着李超问,“如果你这里种占城稻,能种两季吗,一季能有多少石收成?”

  “陛下,这里的气候还是不如江淮地区的,种一季稻还好,种两季可就不大行。不过如果有占城稻,也是能种两季的,但水却不行。没有水,光靠打井抽水,不行,成本太高不划算。如果只种一季,产量上,增加倒不会太多,按现在我们这种精耕细作之法,保肥保水,一亩估计能达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