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0章 五斗米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个明年的重灾区,甚至山南东道明年也会有大半地方也要遭灾,不强硬点,如何保的住。

  真等到局势不可救的时候,再想挽救,可就难了。

  洪水到来前不加固堤坝,洪峰一到,想抢救都不行了。

  “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等度过眼前难关,自然恢复照旧。大家同心协力,共度难关。”李说道。

  “相国,粮本粮票是所有人都办吗?”有人问。

  李点了点头,所有人都办。

  粮票这东西,其实后世的国人都不陌生,动荡年月,商品不足,许多商品都是凭票供给。而中国也不是第一个用票的,什么苏联美国等都曾用过。

  事实证明,当商品紧张时,票证购物其实是很有帮助的,票证就是商品有计划的分配,而不是自由经济,这种计划分配,主要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公平的分配到商品,是为了最低保障。

  当然,在后世中国用粮票的时候,只有那些城市户口的人才能办粮本粮票,农民人是没资格办粮本粮票的,他们是自己种地,产出的粮食由国家统购统销,交完公粮后,农村会留下口粮,然后分口粮生活。

  不过眼下,粮票粮本都不是为了长期的。

  李也不想要搞长期,也搞不了长期,只是为了即将到来的粮荒的权宜之计,灾荒一到,不论城里的人还是乡下的人,到时都一样没粮吃,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区分什么城里城外了,所有人都办粮本粮票,包括那些大户富商们,也给他们办一份,反正他们也不能多分一些额度。

  “那这个定量怎么算?”

  有人见李态度坚决,便转而问起了定量标准的问题。

  弄粮本,搞粮食计划限量供应,总得有个标准吧。

  “是不是按身份等级来分?”

  不管什么时候,阶级观念总是深深留在大家的心中。

  士农工商,士里又有贵族官僚读书人,这粮食借量不是是因此多定些?

  阶层、品级、身份、职业,这些都能划分出一个三六九等来。

  就如后世中国那些年月行的粮票,北京市民就按照不同的年龄、职业,分成了一百多个等级。

  而上海定量标准则按工种分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大中学生和一般居民中类七等二十七级。到后来,工种更是从一千三百零七个,增至七千二百九十九个。

  李打算不搞那么复杂。

  “只按年龄、性别来分,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有一为丁,六十为老,划为男女两等五级。”

  至于定量,这个比较难定。

  以军队士兵为例,秦军规定,早饭半斗小米,晚饭三分之一斗小米,而如站岗这样的任务,早晚各三分之一斗小米。

  而汉军规定,从事重体力活动的士兵,一个月二石九斗三升粮,食盐三升。

  到了唐代,则规定一名士兵一天二升粮食为口粮。

  宋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