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6章 百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了个皮毛。

  但明远对此的态度是:让这些努力仿制的小作坊尽管去尝试吧。

  万一真有能人,能够独立发展出比宫黎还好的玻璃工艺,与宫黎的作坊竞争呢?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个道理明远早就明白了。

  这时米芾与薛绍彭早已走在前面,两人都停下来等明远。

  明远连忙招呼史尚赶上,一边走一边问:“我这些天尽顾着饮宴,险些忘了正事。史大总管现在来找我,是不是蜂窝煤厂有了着落?”

  史尚笑得灿烂:“正是!”

  明远一挥手:“走,到长庆楼坐下来说。”

  长庆楼是米芾和薛绍彭目前最喜欢的正店。到了店里,米芾就像是半个主人一般,带薛绍彭去“自来泉”濯手,又去看他最喜欢的那幅“湖石图”。

  明远则放任这对未来的“米薛”cp自由交流,自己与史尚一道,坐下来商量为蜂窝煤设厂的事。

  至此,史尚已经对他的东家佩服到五体投地。

  从舞文弄墨的刻印社与报纸,到透明无暇的玻璃,再到这黑乎乎其貌不扬,却又千家万户谁都离不了的石炭,竟是同一个人的产业。

  听说杨管事说起,这用石炭做成更易点燃使用的“蜂窝煤”,是小郎君十七岁时自己想出来的主意。

  世上竟有这样的商业奇才,史尚再一次生出五体投地的敬佩,也很庆幸自己跟对了人。

  “地方找好了,也带杨管事去看过,就在京城东面不远的山阳镇!”

  “山阳镇?”

  明远额头上渗汗。

  为什么大家都想到一起去了?

  要知道军器监的冶炼作坊也在山阳镇。

  史尚却觉得很自然。

  “因为那里运输最便宜。有陆路通往徐州,您不是让我打听了,徐州也出石炭吗?就算是徐州的石炭不成,河东太原府那里过来的石炭送到山阳也很便宜,还不用绕路。”

  “小人一想,山阳离宫家的玻璃作坊也近啊!两边的人手能相互照应。”

  这样明远在城外的产业就能连成一片。

  “杨管事说了,成品要送进炭行里发售的。山阳镇靠着汴河,冬季里最是便宜。”

  明远立即打住喊停:“冬季里汴河难道不上冻吗?怎么又说运输便宜呢?”

  史尚顿时一笑,鬓边簪着的那一朵在“小阳春”里开放的山茶花也跟着一起微微发颤。

  “您有所不知,就是得上冻,冻得越硬实越好。若是河不上冻,河道里全是走船的,那才叫麻烦!卸货的船只堵在码头跟前,一两天都不能靠岸的情形,也是有的。”

  明远:啊?

  听史尚解释,他才明白,原来汴河表面结冰以后,时人竟然能直接在冰面上运货。

  在冰面上运货,用的是一种名叫“冰床”的物品,扁平底,或是在底部加装两条长直的木条。冰床上安有辕子,可以套马,甚至小型一点的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