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41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心里盘算着,要专门制一套标准质量的砝码在军器监里,作为质量的标准度量。

  这项迫切需求源自于对吴坚工作的观察。

  吴坚刚刚从洛阳来时,身上藏了一套家传的配置黑~火~药的配方表。

  明远威逼利诱,好不容易从吴坚处把这份配方表套过来瞅了一眼,才发现,这张配方表上的“度量衡规格”十分粗放。绝大多数用来制成黑~火~药的成分都是用斤两标记的,还偶有个别材料标注着“适量”二字。

  这也正是为什么洛阳吴家能够长期垄断烟花的生产,手艺只能由父辈到子孙辈代代相传——毕竟这“适量”二字,必须通过长年累月的经验积累,才能完全掌握。

  明远几乎当场绝倒,心想:说好了咱们这里是精密化学研究室的呢?

  为了防备将来游牧民族的入侵,火器是要推广到北宋全军中的,势必要大规模生产。

  这可经不起有谁随意“适量”那么一把。

  从看到火药配方的那天起,明远就下定决心:至少要在军器监里,统一“度量衡”,用一种方便、快捷,且精准的重量单位,代替前人使用的“钱”、“斤”、“两”和“适量”。

  但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什么才是对工匠们最有价值的重量单位?

  ——明远其实完全没有概念。

  但他本能地认为,斤两,哪怕是“钱”,对于需要执行精密化学试验的工匠们来说,都太粗线条了。

  想到这一点,明远就去找工匠们商议,想听听他们的意见。而他得到的答案也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倒是有一名工匠提醒了明远:“明顾问,重量向来是与量器联系在一起的。一龠小米乃是12铢,也就是半两。顾问若是想用小一点的计量单位,何妨也用小一点的量器称量黍米或是水来厘定呢?”

  这一下提醒了明远。

  在他的本时空,全世界统一的重量单位“克”2,实际上就是一立方厘米的水在4摄氏度时的质量。

  这与中国历史上对于水的体积与质量的测算不谋而合。

  古籍上就记载着:“冬水一升,重十三两。”这十三两是古时的计量单位,换算成为宋时的重量计量,大约正好是两斤左右。注意,用的还是冬天的水——非常接近4摄氏度。

  正是水这种媒介,将体积与重量单位联系在一起。

  而水会因热胀冷缩而产生体积上的差异。4摄氏度时的水,是体积最小的。

  可是,如今已届春日,天气和煦,气温回升,上哪儿找“冬水”呢?

  这一点儿都难不倒明远——汴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冰窖里有的是冰。

  将冰与水混合,很快就能得到接近零度的水。

  再取一升这样的水,用相应铜块匹配其重量,再将铜块的质量用两块完全相等的铜块匹配,等分,再等分,再等分……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