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7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像是得了一些鼓励,整个人显得很振奋,不像刚与种建中分手时那样心情低沉郁闷。

  他们一行人联袂进入扬州城,行不多远,就进入一处店铺林立的街道。街道两侧商铺前还聚集了不少小摊贩,货物几乎摆满了街道的半边。

  明远一路行去,一路留意这些路边的商贩,会主动上前开口问问他们,所出售的物品价钱几何,产地在哪里……又时不时地买下一两件小东西,甚至还会掏出纸笔,往纸上潦草地记些什么。

  他还时不时走进道旁的商铺,与铺子里的掌柜与伙计随意闲聊,买走一两件货品——只不过这买东西的举动很像是他答谢铺子里的人与他聊天。

  苏轼见了,便也有样学样,向路边的小贩致以问候,多少买上一两件物品。但他很明显还是一头雾水,不太明白明远这样做的意义为何。

  就更不用说一直跟在他们身后的种师中了。

  种师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终于,三人在天色擦黑的时候,进了落脚的驿馆。

  史尚已经将一切都打点妥当,驿馆也专门为这三位准备好了一桌精致的饭菜。

  种师中满以为自己终于有机会问问苏明这两位了,谁知却被苏轼抢了先。

  “远之今日在扬州城里看过这一番,做了什么决定吗?”

  明远想了想,道:“若是有可能,我想要做到两件事:一是在扬州到汴京之间修筑公路,以便利道路运输。”

  苏轼一歪头思索:“这难道不与运河漕运重复吗?”

  明远一笑:“可以两手抓嘛!”

  在他看来,修筑公路与漕运并不冲突。

  漕运的运力强大,成本低廉,但是速度缓慢,到了北方运河还时常受到运河水位较低,或者冬季河面上冻的阻碍。

  今日他观察扬州城中的商贩货运,还都是以本地附近出产的小商品和农产品为主。路旁商铺里的大宗货物则以通过大运河运输南下的北方货物和跨江运到此处江南出产为主。

  也就是说,小件商品与农产品运不远,而大宗货物运输的时效性较低,摆在各家商铺里的货品,以丝、绢、粮、油、茶、木炭等为主,生鲜果蔬与手工制品都极少见。

  如果能在水运之外,再辅以一条专门运货的“高速”公路,运输重量较轻的货物和需要时效性的货物,作为运河的补充,想必能够更好地促进南北方的货运交通。

  他这样一解释,苏轼才恍然大悟,忙又问:“远之,那第二件呢?”

  “我想要在各地之间建立一个‘邮递’生意,代为寄送信件和物品。比现在四处托人寄信捎带要强不少。”

  北宋的“邮递”,真是明远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一项。

  “邮递”信件或是寄送物品,在这个时代,要么需要求告可靠的亲朋同乡,趁他们出行的时候赶紧捎带上一封。

  官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