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8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递机构”向各处官府统一缴纳“过税”,以“扑买”税额的方式从官府处获得“集体缴税权”,也就是“包税”。

  获得了“集体缴税权”之后,明远就可以将这些税金作为“费用”,平摊进每一份寄送货物的货物之中。

  这样一来,寻常百姓寄送物品可以免去繁琐的缴纳路税的过程。单只这一项,想必就能吸引很多人使用“快递”服务。

  另外,洛阳、汴京、扬州、杭州等地都还好,唯有京兆府到洛阳道路上治安问题比较突出。明远已打算招募一些人手,专门搞货运安保公司,或者叫“镖局”。这些信件明远也已经发出去,托京兆府的牙人程朗替他物色人物。

  要不了多久,明远名下的“邮政”和“快递”两条线的业务就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他自己预估的前期投入费用是20万贯,将来将业务向整个宋境铺开的时候,这个金额估计会增加到80万贯。

  1127对这样一笔回报率不知怎样的生意尚未提出什么异议。

  但如果试验方真的要刁难,明远便打算祭出那个“万金油”理由——“千金难买我高兴”:

  费这么大力气在宋境内建立“邮递”系统,明远私心里其实只是想给种建中写信,并且让种建中能及时收到他的信罢了。

  除了规划他的“邮递”业务版图,明远还有一点需要考虑:

  这一次,他的阶段目标是花掉1000万贯,而且为将来计,他还要尽可能多地积攒“蝴蝶值”,以便合理使用试验方提供的各种道具。

  这也意味着:重复他以前花掉100万贯的方法是不够的。

  他还需要找到更多、更快、更有意义的花钱方法。

  就这么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明远随同苏轼等人一起到了杭州。

  “某终于到杭州啦!”

  苏轼骑在马背上,望着远处的山川湖泊发出感慨。

  “汴京人总是说余杭乃是百事繁庶,地上天宫。一见之下,果然不虚。”

  眼前的群山起伏之间豁然出现一片平湖,湖畔一座城市,向远方地势平坦的平原延伸开去。

  明远立即想起柳永那首著名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1……”

  杭州城座靠西湖,城市在西湖以东一片较为狭长的平陆地区发展。

  熙宁年间,此地人口虽远远比不上汴京,可也不太少。按照柳永的“参差十万人家”来算,常住人口大约在二三十万人的样子,已是东南第一大都会。

  而此处也汇集了粮食、绢匹一类的物产,汇聚于直通汴京的运河畔,等待纲船运至汴京,供养在都中生活的百万百姓。可谓是全国的“物产中心”。

  此刻听见苏轼激动,明远也觉得很兴奋。

  他身边,史尚却策马上前,问明远:“明郎君,这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