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2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大说,杭州城本是建筑在河滩之上,地基潮湿,夯土筑成的路基不适合运输重物,因此货物多由船只运输。

  运河中也有很多专门载客的船只,毕竟乘坐船只要比走旱路更快更便捷。

  据说这城中有不少大户人家是有自家的私船的,主人出行坐船,仆从采买物品也用船。

  明远一想,这不是与夏奥里塞老家的那座“水城”一样了?

  谁知他坐船畅游杭州城,或许是因为太招摇,又或许因为相貌太好看,时常有邻船的小娘子们将一串一串的时令鲜花抛到他船上来。

  花都是色泽不算艳丽,但是香味馥郁的,栀子、茉莉、珠兰……杭州人爱花的品味与汴京城也似乎有些区别。

  明远只好统一回复:谢谢各位的厚爱……最近想要在驿馆里用的“合香”,可算有着落了。

  游玩一整天,明远回驿馆见史尚。

  史尚这时也已心中有数,是时候拿出“购房方案”给明远了。

  “明郎君,咱们先决定一件事:您想住杭州城内,还是城外。”

  明远轻轻摇着1127牌折扇,笑问:“住在城中如何,城外又如何。”

  史尚早已做好了前期调研工作,听见明远询问,马上一一道来:

  杭州城,城墙以内,地少屋多。因此屋宇狭小,楼宇也建得颇高。

  另外,这些楼宇多半是竹木建成,因此火灾的隐患比较大。虽然城中四处建了八座望火楼,火灾还是时不时会发生。就算不是自家着火,有时也难免会被波及。

  而居住在城里的最大优点是:方便——各种商业设施都在城中,酒楼、小食店、各色商铺、瓦子、勾栏……虽比不上汴京城中的规模,但这些也都应有尽有,且别具苏杭两浙特色。

  而且也与苏轼的居所和杭州府学近一些。

  “明郎君,您如果想要住在城中,可选的地点有限——一定得在‘六井’附近。别处都不用考虑。”

  史尚口中所说的“六井”,是指唐时杭州刺史李泌所建的六口井。

  杭州城的地下水因为海潮的缘故,甚是咸苦,不堪应用。而这六口井正是将西湖之水引入杭州城,是杭州城的公共饮用水来源。城中各家各户都前往六井担水。也有人专做这门生意,每天舀了井水,盛在运货的小船上,一桶一桶地送往各家各户。

  像明远这样爱洗澡、爱沏茶的小郎君,正是“用水大户”,如果选择住在城中,就必须在六井附近找一间大小合适的院子——选择就非常少了。

  若是住在城外,明远却可以住得很宽敞,且杭州三面环山,山间清泉水质清冽,最适合烹茶。

  山间幽居,也别有意境。

  唯一缺点则是距离城中那些商业娱乐设施要远一些,明远想要像汴京城中那样方便,显然是做不到了。

  “史尚,你的建议是?”

  明远想了想,往身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