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7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因为高丽人当真不通礼仪,还是存了试探之心,故意为之。”

  在座之人听说高丽人的公文上只写了用干支纪年法所纪的“辛亥年”,而没有写上当今官家的年号“熙宁四年”,都感气愤,觉得这高丽使臣此举实在是蔑视了整个大宋。

  年轻气盛的种师中和宗泽都认为,一步都不能相让,应当挥起大笤帚,马上把这些高丽使臣都赶回去——还想去汴京?想得美!

  明远一听,心中一动,赶紧问苏轼:“子瞻公打算如何处置?”

  苏轼将手一摊,道:“自然是退回公文,并郑重告知。两国邦交,不是儿戏。对方若真是存了试探之意。那这等邦交往来,不要也罢。”

  明远却转了转眼珠,对苏轼道:“子瞻公且不要着急退回高丽使臣的公文,请尽量扣下一两天。我试试来打探一下高丽使臣这次的态度。”

  他这话一说出口,苏轼与秦观立即明白了明远的意思。

  而两个小朋友却依旧在饭桌上抗议。

  却见明远笑眯眯地说:“有一句话圣贤大约从没说过,但是多数时候很管用:‘能够不用武力就办成的事,就不要用武力。”

  其实他心中想的那句话是:“靠欺骗可以取胜时,绝不要靠武力。3”

  他说这话唇畔带着神秘的微笑,再加上想出令人兴奋的主意,连双眼也似乎在闪闪发光。

  苏轼与种师中都是习惯了,见怪不怪。而秦观与宗泽则都是一呆,心中都在想:这个小郎君相貌虽美,但为什么总给人一种感觉——随时能把你带到河沟里去?

  杭州府那边,苏轼果然扣下了高丽使臣的公文,也没有多说是为什么,只是告诉他们公文出了很大的问题,不能予以放行。

  高丽使臣顿时急了。

  正如明远所预言的那样,高丽小朝廷如今正是为了自己的权力斗争需要,才有了亲宋之举。但如果使臣第一次朝贡就把事情搞砸了,亲宋的一派便是砸了自己的脚。

  他们几次想要向杭州府询问缘由,都吃了闭门羹。

  上次他们纵容押伴那么一闹,得罪了整个杭州驿的上上下下。如今杭州驿有苏轼撑腰,不再单独为使团供应菜蔬米粮,也不让他们使用厨房。只有驿馆的大锅菜,爱要不要。

  使团里的人既无法前往汴京,也没脸返回高丽。

  他们的押伴便给出了一个主意。

  “上次的事,很明显是惹恼了杭州府的苏通判,现在有他在从中作梗,使得事情无法推行下去。不如我们安排一下,找一位苏通判的朋友,让他做一下中间人,双方好好把话说开。”

  高丽正使王彬与副使金世祯一商量:也只能这样了。

  这位中间人,显然就是明远了。

  约见的地点在钱塘门外的望湖路,明远在那里有一间长年预订的閤子。

  王彬与金世祯换上了汉人的袍服,头戴竹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