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章 千万贯【加更】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理训练营”之外,再开办一个“东主训练营”。

  明远这“会计学校”便应运而生,不同的学制,也正是为了这些各不相同的需求而制定的。

  现在,明远感受着看向自己的钦佩目光,忍不住也有些飘飘然——

  十一世纪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人才!

  如今他正通过杭州府学的“结社”,与民间自办培训学校的方式,快速推进这个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

  至于这些人才是否符合朝廷的期许,明远目前还没有心情去管这个。

  “另外,”明远故意清了清嗓子,要宣布一件大事。

  “我打算写一本书刊印!”

  看着他的几个人同时睁大了眼睛,纷纷流露出类似于“哇哦”的表情。

  明远知道他们在惊讶什么——他到如今,都还没有满二十岁。

  未及冠的人,竟然妄想可以出一本书刊印。

  但这实际上是老师张载给了他极大的支持。

  上次明远与王雱一番长谈,将他所知的一系列与“市易”有关的原理都告诉王雱之后,明远也自行整理了他所说的内容,并加以总结和提炼,寄给了张载。

  前不久,张载的回信到了。

  张载竟然认为他的想法“很有创见”。

  明远当然很不好意思,因为那些根本就不是他自己的观点,他只是把另一个时空里,前人们在商业活动中所观察到基本原理,用自己的话又阐述了一遍而已。

  张载鼓励明远将这些内容写出来,刊印,让世间能够看到,并予以讨论。

  也就是说,张载并不认为,明远所说的这些,会是足以诠释先贤的“经学大义”,但这些的的确确足以“经世致用”。

  然而这份鼓励,对于明远来说已经足够了。

  因此,当其余几位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并且询问明远打算写什么书刊印的时候,明远便大言不惭地答了五个字:“经济学原理!”

  ——相当之不要脸。

  这天,明远在望湖楼召集惯例聚会,苏轼姗姗来迟。

  年纪较小的种师中和宗泽,明远已经让人送回府学附近的住处休息了。沈括尚未除孝,不便饮宴,因此没有出现。

  只有“狂热粉丝”秦观,和明远一起,在等待苏轼的到来。

  苏轼一进聚会的閤子,便招呼酒博士上酒。稠酒一至,苏轼抬手便给自己斟了,一扬脖,饮了个干干净净。

  “子瞻公,”明远察觉不对,赶紧喊停,“举杯消愁愁更愁,再者,饮酒也不是这样饮的。”

  虽然眼下杭州的天气并不冷,明远还是让酒博士将酒先去温了,免得苏轼喝冷酒伤身。

  “远之说得对……某确实是烦恼……”

  苏轼摇着头叹息道。

  他一回头,同时看到秦观与明远两对关切的眼眸正殷切望着自己。

  苏轼顿时觉得心中舒畅了些,露出苦笑:“都是因为公事……却连累两位小友为某忧心。”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