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0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好产生足够的推动力,能够令其发射石弹。

  明远正翻看着,宗泽抱着那柄刚刚用过的竹管跑来,指着上面的裂纹告诉明远:“这竹管裂了。”

  明远一看,果然如此,只见竹管内部被熏得昏黑,早先火药被点燃的位置竹管果然裂开了,露出一条条细细的竹子纤维,仿佛在刚才那发火的一瞬间被直接劈成了竹篾。

  他马上问吴坚:“以前也炸过膛吗?”

  “炸膛?”

  吴坚凭空想象了一下,马上就理解了明远的意思,而且还觉得挺形象。

  “会!”

  吴坚回答:“炸了好几次,才慢慢地调整到了现在的用药量。”

  “有没有人受伤?”

  明远赶紧问。

  他最怕的就是在火器试验中发生事故,出现伤亡——毕竟这是官家赵顼亲自“赞助”的项目,若是影响不好,官家可能就没有信心让这项目继续进行下去。

  “没有没有——”

  吴坚赶紧回答:“属下们都穿着火浣布做成的防护服,还戴上了头盔、胸甲与面罩。后来调整了用药量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只要人都退到安全线以后就行。”

  说起那“火浣布制成的防护服”,明远还挺得意的——

  那是他“海淘”淘来的珍品。

  一艘海商船主通过达伊尔向杭州的商人们推销黑衣大食某地出产的“火浣布”1两匹。刚好被明远撞见,连价都没还,直接买了下来。

  当然了,他也是请达伊尔当场试验,确认了那确实是“火浣布”才买下来的。

  在明远买下“火浣布”之前,杭州的商人们纷纷猜测,这种织物到底是用什么纺织而成的。有人说是昆仑山中的“火鼠”皮毛制成,又有人说是从蛮荒之中的矿脉开采而出的神物。

  但明远当然知道这火浣布其实就是“石棉”,是一种矿物,碾碎后能形成冒险一般的细丝,经处理后可以用来织布。

  由于杭州的商人大多犹豫这种“火浣布”到底吉还是不吉,纷纷错过了出手的机会,于是让明远捡到了这个便宜,以五千贯的价格买下了这两匹火浣布。

  当然,一匹布2500贯,这也创造了杭州港开港以来纺织品成交价的天花板。这个价钱也是令杭州其他商家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达伊尔和他的黑衣大食朋友都非常满意,并且应明远的承诺,日后再来中华,必定要为明远多带几匹这种“火浣布”。

  五千贯两匹火浣布,对于明远而言完全是“超值”——因为这在火器试验中派上了大用场,能够为参与试验的工匠和将校提供防火方面的保护。

  至于火器试验中的爆炸冲击,工匠们就只能依赖头盔、胸甲和一种用细铜丝制成的面罩来进行保护。

  那种细铜丝密密编织而成的面罩,是明远参考现代击剑运动的护具专门订制而成的——既能够为工匠们保留清晰视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