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8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似玉,画亦不如,心中正在感慨,便见到苏轼事先订好的无篷小船慢悠悠地驶过来,船夫手中的船橹发出极有节律的吱呀声。

  苏轼与种师中此刻都已坐在船上——他们与明远事先约好了,一道前去西湖中观雪景。

  小船靠岸,明远上船。他很快发现自己手中的手炉似乎不那么必须。因为船上正载着一只小炭炉,上面顿着镣炉正在烧水。

  苏轼与种师中并肩坐在小船上,腿上都盖着厚厚的皮毛,将双手伸近镣炉取暖。

  苏轼还喜孜孜地对明远说“远之,这是杭州府府衙后院腊梅上的雪,拙荆收了一早上才收了这么些。我们一会儿便烹茶尝尝。”

  听说这是雪化水,明远第一反应便是啊,有污染。

  但又一想煮开了的……没事!

  一时他便不再有任何心理负担,专等着镣炉水开,沏一盏带有腊梅香气的好茶,如此,才不辜负了眼前的西湖,水天一色的美景。

  在船橹的吱呀声中,明远所在的小船渐至湖心。眼前的美景让明远不仅开口叹道“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苏轼刚品了一口茶,顿时颔首应道“远之说得好。”

  明远续道“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

  听到这里,苏轼已经放下茶盏,拊掌大赞,道“远之,你竟敢还说你不擅长诗词文章,你看这寥寥几句,已经将湖上气象,描得分毫不差……言辞更是清高拔俗,某真是不得不佩服!”

  苏轼夸了这么一大通,竟然作势要去拉明远的衣袖“回去就加入我那‘文学社’去。”

  “文学社”是苏轼倡导,挂靠在府学下的社团,平日里以点评诗赋文章为主要活动,间或翻译一些夷人文字,看看海外文学是何模样。

  “文学社”里苏轼最得力的干将一直是秦观,但是自从前日里熙河路大捷的捷报也传到了杭州之后,秦观的爱好就变成了议论军事与外教,对文学社不那么上心了。

  因此苏轼很想拉明远入伙。

  然而种师中听见了明远的“即兴背诵”,狐疑地看看明远,然后又看看苏轼。

  “这湖上……好似没有湖心亭啊!”

  小朋友皱着鼻子,眼神里竟流露出少许“怎么好像见鬼了”之类的恐怖。

  明远糟糕!

  他曾经发誓不当文抄公的。

  结果还是触景生情,把本时空后世的文章给说漏嘴背出来了。

  果然这就算是“间接剧透”——他剧透出了若干年后这西湖上会有一座湖心亭。

  却见苏轼表情自然地拈须而笑,望着种师中,安慰似地说“湖心亭会有的,以后都会有的!”说罢与明远相视一笑。

  三人在湖上荡舟,尽情赏雪。冬日里暮霭沉沉,即便正午也像是傍晚一样。

  明远等人只能见到远处湖面上有一舟,宛若一枚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