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01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众人所用的钟表。

  “子瞻公,放心吧!给子容公的那一份,早已随着‘邮递’送往婺州去了。”

  明远当然不会忘记这一点。

  “对了,还有一些人,最是会对你这些东西感兴趣。”

  苏轼想起另一群人,顿时面露狡狯的笑容。

  明远略想了想,也狡猾地笑了出来

  “高丽人!”

  “对!”

  苏轼拊掌大笑。

  明远也很努力地控制自己,避免笑得过分夸张——

  高丽人还真是喜欢从他手里买东西,尤其是这种华丽而奇巧的物品,几乎毫不还价。

  上一次高丽人想要购买自鸣钟,明远特地留了一个心眼,将自鸣钟的钟芯制成一体化的钟芯,并且还在钟芯上镌刻下“大宋熙宁四年杭州制造”的字样,免得将来这些东西成了古董之后,高丽后人说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先造出来的。

  但是随船前往高丽的海商回来之后告诉明远,说高丽贵族对自鸣钟极其追捧,但凡有身份地位的,莫不以拥有一架“自鸣钟”为荣。

  但根本没有人关心钟芯的原理,他们只为拥有一台从“中华上国”舶来的自鸣钟骄傲。

  那第一批自鸣钟运往高丽,上岸的那一刹那身价就比明远卖出去的价格翻了十倍。

  而明远卖出这一批自鸣钟的价格,也超出生产成本十多倍。

  以此类推,等到这些“怀表”能够量产了,送到高丽去,估计也一样会赚翻——

  只可惜,高丽国里,能够享用机械带来的便利,又能借此奢华装饰彰显身份地位的,全都是不事生产的贵族。平民百姓却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从来得不到与付出相对等的回报……

  明远正想着,苏轼那里已经又换了话题。

  “远之,你的自鸣钟作坊,如今又添了这怀表的生意,不会是又新雇了人手吧?”

  明远回过神,点点头,笑着道“年前人手就已经翻了一番,不过最近是年节,我让他们都放了假,十八收灯之后工匠们才会回来。”

  明远在杭州城中为他的作坊招工的时候才发现——杭州很适合建钟表作坊。因为这里向来是珠宝首饰的重要产地,能工巧匠很多,甚至还有不少女性。

  高级钟表与珠宝行业向来是相辅相成的,这便立时让明远的杭州作坊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这令本地珠宝首饰行业多少生出一些怨言——明远把他们用熟的工匠都“拐跑”了,本地的小珠宝作坊便雇不到合适的人手。

  杭州首饰行的行老甚至还找了明远一次,想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果被明远反过来说服年后会和明远共同建立一座包吃住的“珠宝匠人学校”,专门教导和训练年轻工匠,教会他们一些辨识与处理原材料的基本常识,当然还有基本技能。

  这所学校以半年为期,半年结业一次,培养出来的年轻工匠立即可以进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