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4章 千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极小声极小声地问:“我记得某人与我阿兄好像有白首之约的……”

  明远顿时涨红了脸,瞪着眼睛望着这小孩。

  “这才过了一年半啊,师兄你就……”

  师兄你就带了俊俏少年回来?

  原来种师中这副表情,不是因为认出了萧扬就是当年长庆楼上的那个令人讨厌的辽国副使,而是在帮种建中“喫飞醋”啊!

  “端孺,别闹——”

  最终明远不得不回应。

  “我对你阿兄的心意……从未有半分改变!”

  明远一边红着脸一边解释。

  种师中一听说这个,脸色顿时好看了,转脸向萧扬看过去,显露出几分友善的笑模样。

  “但这人有莫大的干系。端孺,你帮我去请子瞻公,无论如何要把他请到望湖楼来。”

  明远千万拜托。

  现在杭州的这些熟人里,见过萧扬的就是种师中和苏轼两位。明远不想瞒这两人,所以叮嘱种师中去将苏轼请来。

  “远之,这趟从扬州回来,又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明远带着萧扬在望湖楼上坐定之后不久,苏轼与种师中便匆匆赶来。苏轼脸上带着一团孩子气的兴致勃勃,见到萧扬,便微微一怔,然后向明远询问:“这位是……”

  萧扬似乎天生对苏轼这位文采出众的大家存了一份敬重,不等明远介绍,就已站起向苏轼行礼。

  明远按他们事先商量好的,向苏轼介绍了这位“表亲”。

  然而苏轼思忖了片刻,问:“这位平山兄,我们以前是否见过?”

  萧扬平和地笑笑,开口回复:“像我这样一张路人脸,苏公纵是见过也不出奇。”

  苏轼觉得这句话答得甚是精妙,顿时拍着手笑出了声:“平山贤弟莫要如此自谦,你与远之两个并肩一站,谁敢说你们两位是路人脸?”

  这是夸赞两人相貌出众,并肩而立,宛若双璧。

  明远见状,知道苏轼确实是没能认出萧扬。

  他便推说萧扬有择席的毛病,每到一处新的地方,都要适应一下才能睡着,让两个长随先带萧扬去凤凰山自己的宅院落脚。

  等到萧扬离开,他才将苏轼与种师中请去能安全说话的地方,向这两位坦白了萧扬的身世。

  不用说,两人都是震惊无比。

  种师中瞪着明远,似乎在说:师兄,这么大的事,你竟然瞒我这好久……总有一个时辰了吧?

  而苏轼却已经从朝报上得知了契丹皇后枉死,太子失踪的事,忍不住拈着胡须,长长叹息了一声,道:“也是个可怜人。”

  “但是……远之,你今后打算怎么办?”

  “他毕竟是辽国的太子,是辽主唯一的儿子。如果此事被爆出来,辽主兴师问罪,在宋辽之间再度挑起战事,该当如何?”

  苏轼的这个问题,明远自从遇到萧扬的第一刻起,他就已经在心内反反复复地想过,揣摩了不下千遍。

  “我倒认为,此事,是我大宋占据主动。”

  苏轼闻言“啊”了一声。

  种师中却“哦”了一声,四平八稳地坐回座位上去,似乎已经理解了明远的意思。

  “辽主唯一的继承人在我国境内,无论辽主是回心转意想要迎回太子,还是恨到极点欲置于死地,都不能绕开我大宋。”

  苏轼点点头,表示有道理。

  但他拈着胡子,又提出了一种可能:“除非辽主续弦,再度生下嫡子,或可以与那位一争。”

  明远却心知:按照历史,耶律洪基的生儿子命和赵顼一样不好,耶律洪基的直系继承人就只有耶律浚和孙子耶律延禧两个。

  而现在的局面,与他所知的“历史”并不完全相同,萧扬还未成婚,辽国的末代皇帝耶律延禧还未生出来。

  所以辽主必然有求于宋。

  “那么……”

  苏轼想了又想,觉得明远的说法并无太多破绽。

  “我们如今又该如何做呢?”

  明远自信已经深思熟虑,能够给出答案:“就把他当成是萧扬来看待。”

  “万一辽主真能找到他,我们就推得干干净净,就说根本不知道他的身份。”

  苏轼想了很久,用于眼露狡黠,望着明远,笑道:“远之啊远之——”

  “你不厚道!”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