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49章 亿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知你心中一定存了报国之念,无论是火器、收费公路,还是近日逐渐稳定下来的官交子,都不是一心归隐的隐逸之士能够做出来的……”

  明远一面听赵顼“表白”,一面心里在想:的确如此,不过啊,皇帝陛下,这可绝对不是为了你。

  他是为了这个时空里的绝大多数人,为了扭转这个时空里北宋的国运,才主动去做这些事的。无论他做出了什么贡献,都与王朝的封建统治者没什么关系。

  “然而朕的宰辅们却都在劝朕,说如果朕真的许你一片施政的天地,你会给朕极其可观的回报。”

  什么意思?——这话在明远心头飞快地过了一遍。

  突然,他的双眼亮了。

  这意思是,做个官……也可以顺势花掉一大笔钱吗?

  说实在的,明远也没有想到大宋官家竟然这么直白,当场卖官,而且还想听听他的价码。

  真的能有这样的好事?

  明远于是异常诚恳地向赵顼拱了拱手,道:“一千万贯!”

  他平平静静地向赵顼陈述了这样一个数字,却像惊雷一般,在此刻的水心五殿中滚来滚去。

  连如同木雕泥塑一般的内侍童贯,下巴上两根坚硬如铁的胡子,都不由自主地颤了颤——

  一千万贯。

  这是什么小郎君?

  要知道这大宋朝廷一年的赤字亏空,也就一亿多贯。这小郎君一出口就应承了十分之一?

  那如果官家能够找来十位这样的小郎君,宋廷就立即收支平衡,没有亏空了?

  当然——无人会在意童贯这位宫中供奉的内心所想。

  因为明远对他刚刚提出的数目字又进一步追加了解释:“如果陛下赐我一些为国理财的权柄,我会在五年之内,令大宋的税赋多增一千万贯。”

  虽然不是直接拿钱买官,但是他提出的,也是一个极其振奋人心的目标。

  而且对于明远而言,无论是自己掏钱上缴国库,还是应承朝廷财政收入增加,也一样是支付“对价”,换取官职——符合等价交换的标准,可以算作从他手里花出去的钱。

  水心五殿中,赵顼与王珪看见明远这小郎君一副两眼放光的模样,都忍不住看向王安石。

  是王安石在官家面前建议的:说明远这样的人与众不同,若是寻常赐官,怕他未必肯受,但若真的以“回报”相激,也许他能够答应入朝。

  一试之下,这小郎君竟然真的“咬钩”了。

  而且还应下了那么大的回报。

  此刻王安石脸上的表情异常古怪——应当也是没有猜到蔡京的建议真的能成功。

  同时明远夸下的海口,应下的那个数字,也实在是让王安石震动不已。

  一千万贯……这,真的可以吗?

  “明卿想要去何处官署供职?”

  赵顼的声音里有一丝因激动而产生的变调。

  似乎这位天子真的把明远当成了是财神弟子,且应下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