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52章 亿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一次招呼,在明远那张拉长的俊脸面前碰了软钉子,悻悻地回去,此后也不来打扰了。

  薛向偶尔好奇,也来看过一次,见到明远带着他下属的几个吏员在州府里忙忙碌碌。

  薛向觉得十分好奇——他听自己的儿子薛绍彭总将朋友明远吹得天花乱坠,心里总归不大相信。

  但是现在,薛向站在金融司中,听明远笑着解说他带着吏员们正在做的事,不由心生感慨:

  天下竟有这样“没事找事”的小郎君!

  这几天里明远带人做的,是几张报表——是明远带着他下属的几个吏员,将全天下各州县所上缴的税赋全都折算成了铜钱。

  在此之前,大宋的财政收支上,只会记着——今岁全国收入:粮几多石,绢几多匹,铜钱几多贯……

  以前薛向也暗自吐过槽:要将全天下的税赋加起来,就非得加三个不同的数字。

  但此刻,这报表上全都折成了铜钱,各州县的钱粮调拨只以一个数字来表示。薛向一望之下,竟觉得一目了然:哪一路缴的税赋多,哪一路少,在各年间的增减变化……清晰无比,一望可知。

  “这是……均输法1?!”

  薛向喃喃地道。

  “是呀,薛相公,均输法是相当有意义的。”

  “不止是简便了各州县之间钱粮调拨,也让我们对各州县的财政情况看得更加直观。”

  “薛相公,这样一来,朝廷岂不是就能格局打开,纵览全局了吗?”

  薛向不由得一阵懵:这么简单的方法,为何只有眼前这小郎君上任之后才能捣鼓出来?

  是因为他和此前司中的官员所思所想都落入窠臼了吗?

  薛向原本听说了一些流言,说这小郎君的官职是“买来”的,据说还是直接向天子许了“天价”。但也有人反驳,说这小郎君天赋异禀,不仅仅是理财的能手,还写一首好的理论文章,是被师友极其推崇称道的,这才荐到了御前……

  而薛向因为儿子成天在耳边念叨,先入为主,认为明远肚子里应当多少有几分墨水。

  谁知今日一见,明远竟给了他这样的“惊喜”,如此简单,又如此行之有效。

  薛向老于官场,心里感慨,表面上却什么都没流露,而是将明远递过来的报表继续往下翻——

  “这是根据各州县缴纳的税赋总额计出来的天下财富总额。旁边列的这一栏,是如今在流通的货币数量,这货币包括了铜钱、铁钱和交子,但不包括金银——金银都可以算作是商品,以铜钱计价……”

  明远絮絮地为薛向解说:“如果货币发行的数量,多过了天下财富,也就是货物商品的总额,这就是‘超发’,货币就会贬值。也就是人们需要以更多的货币来购买同样数量的商品。”

  “有了这个测算,我们就大概可以算出,应该向民间发放多少货币。交子应当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