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2章 亿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力,对于未来的蒙古人,也是一样。

  按照沈括的描述,官家赵顼立即对冯京投以责备的目光,而熟悉边事的朝臣则大多幸灾乐祸,让冯京这位宰相悻悻地退了回去。

  但接下来沈括提出的建议便有些令人震惊了——

  沈括建议:在陕西路择一处河流众多之地,利用从西面招募来的人手,建立铸造火器的军器作坊。

  这个建议颇为惊世骇俗。沈括提出之后,殿上一时竟没人能接话。

  初时,官家赵顼流露出几分想要点头的表情,随即代之以犹豫。

  这下群臣觉得揣摩到了生意,纷纷开始讨论沈括这项建议是否真的可行。

  最终,如明远和沈括所遇见的那样,讨论的焦点落在了火器是否能够交由“夷狄匠人”来大规模量产的问题。

  而官家赵顼也终于点头承认:火器是他心目中的神兵利器,天子唯一担心的,就是这火器之术流传出去。

  原本放在京郊的山阳镇和杭州郊外的山间,天子都成天担心会走漏做法和配方。

  现在听说要放到陕西路,还要让来自西域的工匠来参与……赵顼估计只要一想到他亲自赞助才研制出的火器会落到蛮夷手中,就会觉得自己是赵家的罪人。

  冯京等人看出了天子的犹豫,便出言反对沈括。

  好在还有些大臣是支持沈括的。

  王韶作为新任的枢密副使,急于在京中官场发出声音,再者熙河路是他一力开创的事业,火器对熙河路乃至沿边五路战局都有巨大影响——王韶坚定地表达了对沈括的支持。

  吕惠卿等新党重臣,大多认为沈括倾向新党,支持沈括就等于反对冯京,自然乐得帮忙。

  但最后还是沈括以一番话打动了天子。

  他说:“火器之密,能瞒得了一时,瞒不过一世。”

  “目下因其少见,远夷畏惧,或冠以‘神兵’‘天雷’之名,但大国如契丹、党项……必将有有识之士,意识到此乃人工之法。”

  “中华之火药,以爆竹、烟花为由,早已传至各国。懂得配置火药的匠人在各国绝非少见。”

  “试想,我国研制火器的人也并非什么天才,不过就是肯下功夫的烟花匠人和略懂些机械之术的等闲之辈而已……”

  天子赵顼和朝堂上的重臣们听了沈括说这句话,才纷纷想起,这位三司使在火器这件事上是有绝对发言权的——毕竟他就是那“略懂些机械之术的等闲之辈”。

  如果沈括说,这火器的技术瞒不住天下人,那就是瞒不住。

  沈括说,将来契丹与党项人,也有可能会研发火器,那就是有可能——而不是危言耸听。

  这一下颠覆了天子和群臣们的既有思维,一想到这火器“终将”流传出去,天子顿时露出忧色,群臣们赶紧配合地挂上愁容。

  沈括的话还未说完。

  他说:“火器的优势,在于增强军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