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5章 亿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营范围:将手上的金银钞引铺与钱庄合并,允许吸收存款,同时也允许它们对外放贷,从此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综合性金融机构。

  此刻吕惠卿亲自光临的,正是这样一家金融机构的“挂牌仪式”。

  “吕参政,怎么有工夫到界身巷来?”

  明远手中那柄写着大食数字的折扇一扬,遮住了俊秀的半边面孔。

  如今世人包括吕惠卿在内,不少都识得大食数字。但无人知晓“1127”究竟是何意思。

  吕惠卿的脸色相当不好看。

  今日这“汴京银行”的挂牌,让吕惠卿彻底明白了一件事——他一心想要将明远收为己用。但今日来看,明远此人,是他绝对无法驾驭的。

  吕惠卿此人,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一个“权”字。

  为了权他可以不要令名清誉,被诬为狡诈奸邪他也不在意。

  他唯一想要的,便是有朝一日,权柄在手,便能颐指气使,手下之人令出必行如臂使指,见他吕惠卿面时则必是毕恭毕敬且谀词滔滔。

  以前吕惠卿支使不动明远,是误以为明远对王安石父子忠诚,为王家父子奔走。

  如今他才惊异地发现,是倒过来的。这次“新青苗法”便是如此,分明是明远出谋划策,王家父子在为明远摇旗呐喊,让明远有机会完成他自己的构想。

  这一切,分明都是明远主导。

  不是明远需要王安石父子,而是王安石父子现在需要明远。

  想通了这一点,吕惠卿的心却陡然放松了,脸上重新挂上笑容,点着头与明远打招呼。

  “恭喜!”

  吕惠卿丝毫不掩饰,表示他已经知道这“汴京银行”是明远的产业了。

  “多谢吕参政!”

  明远也大大方方地接受。

  吕惠卿便站在明远身侧,上上下下地打量起这间新改名叫做“银行”的铺面。

  这处铺面地段极佳,此前两串鞭炮一放,几乎将所有附近的汴京百姓都引了来看热闹。

  只不过,看热闹的人虽然多,真正进铺子问询,想要存钱的人还真没有。吕惠卿站了一会儿,只见来来往往,都是兑换金银和交钞的。

  要将真金白银存在别人的铺子里——这种风气,至少在汴京还没能风行。

  “远之,”吕惠卿发现了这一点问题,心里有点得意,声音却显得越发温煦,用请教的口吻对明远说,“看起来,想要将钱放在‘银行’里的人,还不算很多啊!”

  明远了然地笑笑,似乎他早就料到吕惠卿会问这样的问题:“吉甫兄,需知,有些大户人家原本是自己放贷的,这些人多半都不愿意纳入被金融司管辖,成为被官府抽税的对象。”

  吕惠卿点头:他知道如今的首相,有个绰号叫“金毛鼠”的冯京,家中便是这样,暗暗地自己放贷——但是有风险,万一被御史抓住抖出来,不仅名声难听,还可能需要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