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8章 百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扑买”,都是非公开举行。开封府会事先发布公告,说明“扑买”标的,底价几何。

  有意竞买者需事先将竞买的价位写明,用桑皮纸信封封上,连同成交保证金一起交到开封府。一天后,由开封府负责拆封,当日或者次日宣布结果。

  在所有提交的竞买申请中,出价最高者竞买成功。

  如果有两人以上所出的价位相同,开封府在拆封后会将两人同时召入府中,做最后一轮竞价,同样是价高者得。

  但有一样,如果竞买成功者,最后拿不出竞买的钱,无法完成“扑买”的契约,事先上交的保证金会被全部没收。由出价第二高的竞买者完成交易。

  这是“非公开”式“扑买”的全部过程。

  但是这次开封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商户参与扑买,同时也是为了以示公平,决定将这次扑买公开进行。

  苏轼坐在明远对面,将手一摊,说:“以往都是开封府大门一关,隔一天就有结果了。如今换做了公开扑买,这是个什么程序,到时人多嘴杂,你喊一个价,我喊一个价,书办一时又记不下来,或者记错……这该怎么办才是!”

  明远有点抑制不住嘴角的笑意:这道题对他这来自异时空的穿越者来说太简单了。

  苏轼一眼就瞥见了他的笑容,却摇着头说:“不行,远之……你自己也是要去扑买的人。我不能听你的……”

  明远保持住矜持的表情,轻轻地摇着手中折扇,就依苏轼的,不说话。

  苏轼心里便如一只小猫抓似的,忍了半天,告诉明远:“远之你就说吧,只要是公平的好办法,开封府也不会能你避嫌不是?”

  明远依旧卖足了关子,直到苏轼连日常爱吃的茶饭都觉得不香了,他才把建议说出来。

  还能有什么建议?不过是寻一名主持者,在底价的基础上依次往高里喊价。愿意出价者举起写有编号的牌子。待到场中只有一人愿意出价时,主持者便连喊三声确认。待再无其他出价者了,便确认价格卖出。

  苏轼细细想象了一下整个过程,觉得相当可行。

  “远之,你怎么会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主意,偏偏都还用得,是横渠先生教的吗?”

  苏轼带着钦羡的眼光望着明远,心中同时在想象张载的儒者风范:毕竟这位横渠先生教出来的弟子,所思所想从来不落窠臼,这令苏轼对张载也平添几分景仰。

  明远:这……

  他当场被苏轼问住,愣了片刻才想起来解释:“是,确实与先生有些关系……”

  一边想一边现编吧!

  “我等弟子在横渠门下的时候,先生与师兄们时常考较弟子学问,便是这样,从易到难,一点一点增加难度。”

  这是他回忆当初做“分班测试”时得到的灵感。

  “弟子们若是懂得,便向先生举手示意。”

  “随着题目越来越难,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