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2章 百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全部是用上等柏木制成的窗框,窗框里是象眼窗格1。已事先拼接好,就等着安在窗棂上了。

  眼尖的人透过窗洞,已经能看清,那些象眼窗格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窗格。它们中间似乎镶嵌着什么,透明的,但是亮晶晶的,反射着日光。

  在长庆楼上施工的工匠们可不管外面的百姓在好奇什么,只管按照工序,将可以向外推开的窗户安装在窗洞上。

  这下所有人都看清了。

  一层透明的物事镶嵌在象眼窗格的木边框中间,不是其它正店通常用的薄窗纸,也不是富户可能会用到的透明蚌壳。

  人们一头雾水,全然不知那是什么。

  突然有人大喊一声:“是水晶!”

  这令在场的百姓全都感觉受到了惊吓。

  水晶作价多少,百姓们心中大致有数。

  如果这长庆楼的新东家,将水晶打磨成薄片安装在窗户上……那得是多豪阔啊!

  挤在人群中的黄仙也惊白了脸,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这是错过了什么神仙东主?

  好在楼上有个工匠听见了楼外的议论,冲外头摇摇手,大方地解惑:“不是水晶,这是玻璃。”

  “玻璃?”

  长庆楼外,人人脸上一片大惑不解。

  玻璃是什么?

  终于有人想起来了:“我听人说起过玻璃!”

  眼光全向那边转过去。

  “……可那做玻璃的人,听说是个骗子啊!”

  ——切,真不靠谱!

  人们又纷纷把眼光转向长庆楼的窗洞。

  “听说他最近痛改前非了,还在城外开了一间……玻璃作坊?”

  人们立刻把眼光转回来,还有人当时便升起浓厚的兴趣,向说话的人打听玻璃作坊的方位。

  另一些人则无比迫切地希望能够靠近一些,将那种叫做“玻璃”的东西再看清楚一点儿。

  “借过,各位,借过,请让一让唉!”

  这时一座牛车缓缓驶来。堵在长庆楼前的汴京百姓自觉地让开一条道路。

  只见那牛车上填满了稻草,稻草中埋着像窗格一样的物事,上面也同样镶嵌着那些亮闪闪的“玻璃”。

  看热闹的人们顿时七嘴八舌地问起来。

  跟在牛车后的两个工匠却很耐心地向围观市民解释:“这不是窗户,是罩在晚间点的灯外面的罩子。史东家说这是一个‘灯箱’!”

  “灯箱?”

  围在长庆楼外的汴京百姓此刻只感觉新名字层出不穷,脑子不太够用。

  “就是把灯烛放在里面点着,烛火能够透过这些个玻璃,映到外面来。”

  好心的工匠不忍心见到人们受好奇心的折磨,耐心地给出解释。

  “这些玻璃不惧风吹雨打,里面的灯烛在风雨天气里也一样明亮。”

  粗略解释过之后,工匠们七手八脚地将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灯箱”各部分组件拼搭起来。

  只见这用作“灯箱”的玻璃,又与长庆楼上新安的窗户有所不同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