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章 八千里风霜烟雨,创基业初露端倪(三)_明末夜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也白送了,他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和袁可立相比,还是太年轻了。纪寻怎么也想不通袁可立为什么能确信他愿意捐银子,可人家就是猜到了,要不然也不会安排这个名叫茅元仪的参将来纪家扣门。

  初见茅元仪时,他身着盔甲,可纪寻却从其身上看不到一点杀伐气,其身上只有满满的书卷气,再加上其俊朗非常的外表,纪寻怎么也无法将这个人和一个将军联系起来。

  纪寻并不认识茅元仪,没想到徐光启和许靖都认识他,更令纪寻错愕的是,许靖这个狂妄自大的家伙竟然对其恭敬有加,他竟然给其端茶倒水,天见可怜,纪寻管他吃管他喝,银子任他挥霍,可直到现在他都从未给自己倒过哪怕一杯茶水。

  于是,纪寻不得不对茅元仪升起了强烈的兴趣,抽空问了林凰才知道,这茅元仪可真是个了不得的人,其不过三十来岁的年纪,竟已经和曹学佺、董其昌、汤显祖等大文豪平辈论叫,又熟谙军事,胸怀韬略,更自编自刻多达两百万字的《武备志》,可以说其只用了二三十年的光景便完成了常人几辈子都做不完的事情,更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样的一个人,确实让人望尘莫及,也确实当得起许靖的尊敬,连徐光启见到他都贤弟贤弟的叫,丝毫没有把他当成个晚辈。

  纪寻绞尽脑汁的想,希望能想起这个人的生平,他确信这么一个牛人必然会史册留名,但无奈,他的历史知识储备还不够,最终还是没想起来这个人。不过无妨,知道这个人的来意便够了。

  茅元仪没有许靖那般的高傲狂妄,他非常的谦逊有礼,进退有据,说出的所有话都不愠不火,在和徐光启许靖攀谈了好久后,终于说出了来意:“茅某有幸得孙尚书和袁侍郎赏识,这便要启程赶往宁远报国,临行前受袁侍郎之托,特来请徐先生和纪贤弟一同前往。”

  这倒是出乎纪寻预料,怎么要银子还不算,人还要去呢?问过方知,原是关锦防线内在今年不断的牵入百姓如今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所以开荒立农的事情迫在眉睫,徐光启正是农业水利方面的专家,所以想邀请徐光启去帮忙。至于纪寻,茅元仪只说了一句话:“袁侍郎对纪贤弟甚是思念,所以诚恳相邀,并叮嘱在下,不论如何也要劝动纪贤弟,并说贤弟要是不去的话,茅某也不用去了。所以,请贤弟念我拳拳报国之情,千万不要推辞。”

  话说到这,纪寻明白了,原来袁可立也不确定他会心甘情愿的捐银子,所有上了两层保险,先是来信诉说衷肠,再让茅元仪这个极有分量的家伙亲自上门表达诚意,如此一来,纪寻若是不答应的话就显得太不近人情了,怕是得有得罪袁可立的风险。

  左右已经决定捐银子了,纪寻觉得去转一趟也是可以的,他刚想答应,那边许靖已经急不可耐的替她打了包票:“茅兄邀你同去,是你莫大的福分,还不快谢谢茅兄,即可打点行囊虽茅兄启程。”又对茅元仪舔着脸说:“茅兄,带愚弟同去吧。”

  林凰不愠不火的阻止:“你不是要闭门读书来年科考吗。”

  茅元仪立刻劝勉:“贤弟终于决定致仕了吗,那可太好了,以贤弟的才学,来年必定拔得头筹,不过在此关键时刻,贤弟还是闭门读书的好。”

  许靖顿时蔫了脑袋,竟没有任何的反驳。在问了徐光启的意见后,很快达成了共识,明日就出发。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