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6章 博弈_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6章博弈

  考举?

  匈奴人这刚到北地四郡嚯嚯一通,收尾工作都还结束,战后重建更是八字没一撇,刘胜这便再提考举?

  难道刘胜已经从匈奴人叩边,驰掠边郡的屈辱中调整过来,并做好准备‘向前看’,打算继续按部就班的推动自己的主张了?

  随着考举的风,在长安吹得愈大,朝野内外抱有如此疑惑的人,也愈发多了起来。

  在朝堂上下看来,刘胜再提科举,其实就是想告诉天下:朕没事;

  匈奴人叩边,朕并没有因为此事带来的屈辱,而就此一蹶不振;

  朕重新振作起来了,并打算继续做该做的事,继续为将来的决战做准备。

  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两件事——匈奴人叩边和科举,这两件看上去似乎毫无关联的事,在刘胜眼中,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因果关系。

  ——匈奴人此番叩边,为何能长驱直入,将战火染至关中,甚至将战火烧到距离长安不过数百里距离的甘泉宫?

  答案是:先帝年间,吴楚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先帝从边防部队撤回了近四成兵力;

  ——那先帝为何要冒着边境糜烂的风险,撤回近四成边防兵力?

  答案是:吴楚之乱平定之后,关东地方郡县的领导班子大片落马,官吏严重不足,地方治安、行政压力剧增;

  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同时也是为了防备诸侯藩王再度作乱,先帝最终在两个糟糕的选择中,选择了相对没那么糟糕的那个。

  毕竟按照晁错在《削藩策》当中的说辞,匈奴,不过体肤之患,而藩王,则为肺腑之疾。

  再往下深究:关东的官员不够用,先帝为何选择调动边防部队‘武力镇压’,而非派出新的官吏?

  答案是:根本就没有新的官吏······

  别说是关东地方郡国了,就连长安朝堂有司,都‘苦人手不足久矣’······

  这样算下来,考举和匈奴人南下叩边,导致汉北边郡糜烂之间,还真就存在着因果关系。

  如果刘胜早点想到考举,那在有了足够的官吏之后,先帝当年就很可能不会撤回那近四成边防部队;

  不撤回边防部队,边防力量不被减弱,匈奴人南下叩边,便很可能无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

  所以,为了不让匈奴人下一次南下得手,将战火一直烧到皇城脚下,曾被先帝调回关东的长城边防部队,只能,也必须调回边墙长城一线。

  同时,为了避免边防部队调回原位,可能导致关东地方治安再次出现问题,长安朝堂就必须增派官员,来加强长安朝堂对关东的掌控力度。

  而考举,正好就能为长安朝堂,提供足够多的官员——足够让关东地方郡县得以平定的官员。

  或许有人会说:关东缺的,那可都是六百石至千石级别的县令,乃至二千石级别的郡太守;

  考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