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衾:帝后_裙上之臣 百度云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和二年冬,长缨生下皇长子,重七斤,一双酷似母亲的明亮双眼,一张酷似父亲的英挺的脸庞。英挺俩字儿其实是杨肃自己说的,才出生的奶娃儿一身都是肉,哪里看得出来什么英挺不英挺?但他是皇帝嘛,又是孩子爹,既然这么说了,那大家附和着也就是了。皇长子的百日宴上,杨肃下旨立他为太子。太子也很粘他爹,看见了就伸出肉臂求抱抱。杨肃一开始也是爱不释手,后来被凌渊从旁咳嗽提醒得多了,也不能不维持一下“严父”的形象。但他毕竟是在和睦友爱的霍家长大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割断他的舐犊之情。长缨坐月子期间,儿子被他关心得很好,穿衣服换尿布什么的太夸张,也不可能有人敢劳驾他,但夜里哄睡了儿子再过来陪媳妇儿,这是不难的。长缨也体谅他,闲着无事给他看看折子,管管后宫吃穿用度,以及帮他参考参考朝中臣子们的任免,夫妻搭配,以不操劳为前提,简直不要太和谐。永和八年春,继三年前大公主出生后,皇次子也出生了。这一年春闱上也出了个大才子,才子不光是拿得了当年状元,更以一篇张口即来的《启元赋》在琼林宴上博得了满堂喝彩。“启元”是杨肃给通州所建的庙观书塾以及驿站为一体的建筑的题字,这人以此为题自然也有邀宠之嫌,但敌不过他确确实实身负才华。杨肃要点他入翰林,长缨认为应该再锤炼锤炼,于是只让他去了工部观政,在耿直的宋逞手下衙门走动。有人怪长缨妇人之见,也有人说她不擅用人。杨肃每每气到黑着脸自朝上下来,长缨却反过来宽慰他。永和十二年,在太子的师傅致仕之后,她力排众议让这位才子接任给太子讲学。才子在工部建树不多,不是因为他徒有虚名,而是因为在被宋逞派遣着前往勘察海运河运的这几年,已然知道了天高地厚,也已懂得如何驾驭一身锐气与傲气。永和十四年,谢蓬率兵出征。送大军出城那天夜里,杨肃一个人在乾清宫坐了半宿。翌日起床看到长缨在院子里给三个儿女讲“舜象”手足情深的故事。孩子们走后他情不自禁地把媳妇儿抱住:你早就都知道了?长缨点头。谢蓬请命南下劝降贺怡之时,曾经把父亲谢咏请了出山。贺怡对广淑王那么忠心的一个人,为何会在一个看上去完全无干的谢咏劝说之下改变主意?所以人都以为皇帝只需要看重结果就成了,谢蓬自己也这么想,所以压根没有人提及过真相。但是人们也忽略了,杨肃是一个多么重情的人,谢蓬于他而言意义非凡,他怎么会当真只求结果就满足?谢蓬去宁寿宫寻太上皇那日,杨肃就传来了贺怡。而她,则在问过贺怡之后,去寻霍明翟把当年给广淑王的孩子留下的足印拿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