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二十六章 突入城中_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袁绍军的数字,应该是比较靠近了,但在曹操的兵力上,陈寿犯了个错误,单纯为了吹嘘而吹嘘,却没有想到战场上仅凭几千人,曹操是如何像他记载的那样,和袁绍军在上百里的战线上,以营寨工事对攻一个多月不落下风的,要知道工事战可是冀州军的强项!

  如果真是十比一战场对攻打不赢的话,只能说刚刚击败公孙瓒的袁绍和其手下大将都是纯纯的废物。

  其反面佐证,还是陈寿自己在三国志的另一处记载。

  《三国志.荀彧传》载,官渡之战前,曹操未击败吕布前,就拥兵十万,“.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

  前后矛盾如此之大,只能说陈寿为了吹一下曹操,导致了同一本书中出现了极大的纰漏。

  这个兵力数字,也符合曹操采用屯田制后,二年间在兖州所能动员的人数,击败吕布后曹操收编了一批降兵,数目只会更多。

  另一个佐证,便是官渡之战后,曹操坑杀了袁绍军八万兵士。

  坑杀的前提,是保证能压服对面的反抗,白起六十万兵坑杀四十万赵兵,曹操若真的只有几千兵,他哪来的胆子和能力坑杀八万冀州军?

  更何况在官渡之战中,号称少粮缺兵的曹操对攻不落下风就罢了,还敢一边防守大营,一边偷袭乌巢,几千兵打到乌巢时,对方偏偏也只有几千,袁绍的兵都去哪里了呢?

  七十万大军只留几千人防守唯一的粮仓吗?

  更不用说四庭柱挂帅的冀州兵,在这段时间内竟然被曹军连连击败,竟然无一胜绩,这是那里出了问题,士气不足?兵力不足?粮食不足?武器兵甲不好?

  所以官渡之战的记载,有着极大的水分,外人很难通过修改的面目全非的记载了解内情,只有明白战争原理,和曹操亲自交战过的人,才明白曹操为什么那么难对付。

  要知道许县和乌巢之间的距离,甚至远于邺城到乌巢的距离,曹操的后勤压力还要更大一些,就这样袁绍还没有打赢!

  南北朝时期就有很多人质疑过,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认为,“魏武.受降卒三十余万,余所吞并,败者十二三而已矣.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

  宋裕、沈祖祥也认为官渡之战时,曹军兵力应在十万人左右,略低于袁军或与袁军持平。

  这也是为什么沮授为首的几名谋士强烈反对官渡之战,而是建议用轻骑骚扰曹操后方数年,才全面开战的原因。

  沮授这种人都没有信心和曹操打对攻,为什么有人还真会相信曹操兵力处于大劣势呢?

  战争的因素很多,战争动员更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袁术不信邪,所以他遭到了巨大的失败,即使是唯一面对曹操军打过胜仗的袁熙,也在不断的交战中,明白了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