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4章 用武之地_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参与两家新公司的组建任务。”

  “哪两间?”

  “一间是菲普-工大半导体,一间是光电科研。”

  这两间公司的成立,在学校里的知名度还是不小的。尤其中层干部这个层次,一听名字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可是我们总共也没有几个人啊!这怎么支援?”

  电子实习工厂的主要使命,就是为学校的学生,进行电路实习准备的。其中的一个最大的项目,就是引导学生们,自己焊接一个七管收音机。工厂平时也有些小产品,但规模不大。所以,全厂加起来,也不过二十多个人。

  “这也是学校让我们提前准备的原因。我们现在就可以招人,进行培训。等下个学期,这些新人就可以顶上去,老人就可以派出去了。”

  “是嘛!这是好事啊!”

  学校的教职工家属,有不少还处于失业或者工作单位不好的状态中。如果学校附属工厂这边一开口,估计报名的人,会人山人海。

  毕竟是学校直属企业,比起社会上的企业,稳定性要好多了,而且待遇也不差。

  ————————

  后勤部,刘兴安部长办公室

  “部长,申请表都收上来了!”

  张大姐捧着一堆表格走了进来。

  “这些怎么都是去菲普合资公司的,一个去光电科研的都没有?”

  “他们都不愿意去学生办的公司工作。更不要说,还是个私人股权占大头的公司。”

  “这不行!校长那边特意强调过,对这间公司要重点支援。菲普那边,招人根本不成问题。有问题的就是这间光电科研。”

  《光电科研》招人难的问题,反应到了学校这个层面。光电科研招人难,难处有两处,一个是缺乏高素质的候选人。另一个是缺乏可信的候选人。

  对于光电科研,千难万难的事情,对于工大就是小事一桩。工大的教职工,哪怕在后勤部门,平均学历都是本科。

  另外,从工大调拨人员过来,也解决了人员信任的问题。

  这些人,在调用了以后,还会保留干部身份。干部身份,在这个时代,意义之大,后人很难想象。有些工人,一辈子以工代干,就是无法转为干部身份。

  这些肯在学校安于清贫,而不是主动下海的,大概率,不会被小恩小惠所吸引。

  “可是没有人愿意去啊!尤其是给学生打下手,这好说,但不好听啊!”

  这些员工,资历最浅的,也是当过几年辅导员。让他们拉下脸去一个学生公司工作,大家都接受不了。

  而且大家还有个顾虑,那就是工作安排。这种工作调动,过去以后,如果安排的工作不满意,再想调换,就难了。

  青年学生,年轻气盛,谁也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样不行,你去做一下小钱和小孙的工作。他们两个最年轻。”

  “我试试吧。”

  ————————

  “接下来商量一下两间公司的场地问题。由于他们都需要场地,在他们新厂房或者办公地点找到之前,都需要临时安排。你记一下。”

  “好的。”

  “菲普半导体生产线,定下来会使用电子实习工厂的厂房。让他们假期的时候,清空。过了春节之后,就可以进行厂房的封闭和装修了。”

  菲普与工大合资,工大把电子厂整体作为资产一部分,打包进去了。

  “那学生电子实习怎么办?”

  “暂时转移到电子楼去工作,那边会拨几间教室给他们。”

  “光电科研那边呢?”

  “他们那边好处理,直接拨几间教室就可以了。”

  “拨了这么多教室,那教学不受影响吗?”

  “顾不了那么多,先顾眼前吧!”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