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2章 弯道超车(上)_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的联盟!

  这些厂家,不仅仅是在技术上领先,资金实力上领先,更重要的是产业链!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日本的液晶产业链已经彻底构建完成。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光电科研的机会在哪里呢?

  光电科研,这段时间,连坑蒙带拐骗,靠出卖对未来的预期,算是攒下了几百万美元。

  哪怕把未来LED大屏的利润全算进去,几千万美元的底气,如何敢去与一个先进国家对抗,与一个先进的产业联盟对抗?

  ———————

  这个答案,就要从液晶产业的几次王座更迭里寻找答案。

  在整个九十年代,液晶市场都是日本人的天下,他们始终牢牢把持着这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

  针对日本在LCD市场的事实垄断,很多国家,先后多次向其发起过挑战。

  第一个发起挑战的,是美国!

  90年代早期(应该是1994年),美国就从国家层面对日本发起了精准打击。首先是对日本的平板显示厂商及实行了反倾销诉讼,并提高了TFT-LCD的关税。

  美国企业希望要求通过贸易保护和政府平板产业促进计划,来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但这条路,并没有成功。

  当时的美国企业,对自己的技术比较自信。所以在生产线上,美国企业使用了更高比例的美本国设备。

  但这里很多设备都是制造商第一次冒险应用,从来没有在低世代线中使用过,很难达到适合商业化的良率水平。

  所以美国企业的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后世给的总结是,美国采取的战略是独创自己的路径,导致了太多的不成熟技术。

  第二个发起挑战的是韩国。

  韩国实行的是,集中国家力量进行超强投入进行创新的策略

  LG集团1987年就开始了对液晶面板业务的投入,三星的液晶面板业务从1990年开始就从来没有盈利过,但是韩国人一直在坚持投入研发和工艺改进。1995年两个公司的二代线投产,成为了韩国规模化生产液晶面板的标志。

  在后世的各种MBA和市场分析当中,普遍认为,是南韩与台湾在两次逆行业周期的投资,成就了他们的逆袭。

  这些结论,似乎成为了一个真理,但结果真的如此吗?

  ———————

  其实从80年代开始,台湾就在不断的引进各种液晶技术,甚至直接从美国引进技术,但是始终未能成功。

  韩国其实也是如此。像前面所介绍的,三星的液晶面板技术,在95年之前,甚至都没有盈利过!

  这种引进技术不成功的例子,也发生在大陆!

  1998年9月,林彩晶,耗资8400万美元从日本DTI引进了一条第一代TFT-LCD生产线(就是DTI建于1991年的旧线),但是一直未能突破良率不高的瓶颈,导致项目未能真正量产。

  南京新华日耗资5400万美元,从日本NEC鹿儿岛厂引进一条1代线(建于1991年的旧线),运回国后一直无法量产。

  也就是说,时间即使走到了90年代末,大陆引进今天日本人尚未建造成功的生产线,竟然无法顺利投产!

  但仅仅过了几年,2004年10月8日,第一条5代线在上海投产(世界第七条5代线)。

  从这之后,我们就可以连续听到,全国各地成功引进的LCD生产线的消息。

  ———————

  这里就包含着一个非常大的秘密!

  5代线是可以被成功引进的!而1代线,不可以!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