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2章 光电集团_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设计团队。

  而这些企业的底层管理体系,基本维持现状。三家工厂,形成了《光电设备》的三个加工车间的局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能力。

  至于几家企业的厂级班子,则由LED公司进行集中培训。培训之后再另行分配。将来作为光电系各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后备。

  唯一比较可惜的是,这几家工厂的设备,利用价值不高。升级工厂设备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科仪管理团队的整体加入,彻底解决了光电设备的整合问题。

  王青山并不是个管理型人员。随着奉天科仪的加盟,更加合适的人选,实际是老厂长,刘民学。但他还在考虑中。

  这里有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异地管理。科仪毕竟地处奉天,而光电设备总部则在冰城,很难两者兼顾。

  ————————

  随着光电科仪的加盟,另一个问题摆在了大家的眼前,那就是光电系的各设备厂家资源的整合问题。

  与光电系有关系的企业,除了光电设备,光电科仪以外,还有两家。

  《精密光机》,光刻机也是这次LCD产线的重要核心设备。随着全彩工程的全部展开,光电再次增资(烧钱),已经获得《精密光机》6成的股份,成了光机的第一大股东。

  《工大激光》与与科仪一样,光电以技术及市场资源入股,成了激光公司的股东之一。

  《工大激光》的股权关系相对比较简单。无形资产的问题,只要几个股东之间认可就可以了。另外光电也无意对激光公司进行控股。最终结果,光电科研得到了三成的股权。

  激光公司虽然在LCD项目以及光电的战略里,重要性不大,但它很有可能是这几家公司里,最先股票上市的公司。

  它的盘子不大,利润不错,很适合现在并不大的A股市场。

  激光公司的几个专利产品,逐渐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打开了局面。

  尤其是它的微水刀切割机,这个在LED领域没有被认同的设备,迅速在珠宝,医疗、航空、航天等高精密器件切割加工领域,站稳了脚跟。国内,国际上的订单,蜂拥而来。

  唯一可惜的是,在目前的股票市场里,法人股,以及全流通,遥遥无期。

  ————————

  光电系,现在形成了控股三家设备公司,参股一家的局面。为了更好的统筹管理,这四家公司又进行了一次整合。

  几家设备公司的股权,从《光电科研》转移到了《光电设备》手里。这样光电设备就成了几家设备公司的上级公司。通过这次改变,几家设备公司整合为一个整体,在一个战略下协同工作。

  《光电设备》终于脱胎换骨,她与巨大高科(LED),全彩科技(LCD),一起,形成了光电集团的三驾马车。

  光电集团的架构,就此成形。

  ————————

  经过这一轮的大扩张,以及公司架构调整,光电总部再次恢复成了只有两个人的光杆状态。张燕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行政管理团队,分别加入了全彩以及光电设备体系,成为了两家子公司的骨架。

  张燕面临第三次重建光电总部的任务了。

  不过随着几家子公司的正规化,她也就不需要到处救火。前段时间,光电设备的三次兼并行动,就是她带人去完成的。

  作为光电科研公司的副总,她以后更多的会是以母公司的身份,行使监督职责,而不是陷入日常的工作中。

  不过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成永兴发现张燕有一个很奇怪的特质。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不管会不会,她都不打怵。

  做事情也许做不到最好,但结果往往可以接受。

  这次兼并三家中小型国营企业,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事件,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奇迹。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