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78章 真假1微米(1)_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光电会议室。

  三个青年人再次聚集在了一起。

  虽然青涩的面容,出卖了他们的真实年龄,但这几位可不是一般的年轻人。

  自从顾明,右天相继退出童子军后,叶静,一个女孩子,成了童子军的实际领导人。正是这段经历,为她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严亮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TFT-LCD的技术演化上,如今也有了一丝精英气质。

  一系列的储备技术,在他的手里慢慢成形,五步光刻技术,就是他的作品之一。IPS,FFS等一批专利技术,为《全彩科技》提供着应对未来挑战的底气。

  ————————

  “《一号工程》到了启动的时候。”

  上次的零号工程,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这才导致了《全彩科技》的诞生。否则白学成公司的名字,应改是《零点科技》才对。

  “其实不用说,我们也知道,是不是准备上晶圆项目了?算起来也到时候了啊!”

  LCD驱动芯片开发,不是什么保密的事情。集成电路专业的一帮人,为这个事情已经忙活半年多了。他们不仅仅是忙,更重要的是烧钱。

  EDA软件,一套就要二十几万美元。虽然教育机构购买,有一定的优惠,但十几万美元还是逃不掉的。

  这种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肯定不可能由一个人来完成。多人协同工作,就需要多套软件。项目什么成果还没有看到,近千万人民币就消失了踪影。

  这些钱,总不能白花吧。

  ————————

  “说说看,这个一号工程要怎么个搞法。”

  这两名同乡,随着公司的成长,他们的视角也在不断提高。对很多问题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都与普通人有了明显不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还是要一步步来。我们在晶圆产业上没有积累。目前的当务之急,还是追平国内的先进的技术,也就是2微米技术。”

  叶静首先给出了建议。

  1986年,电子工业部提出了“531”发展战略,即普及推广5微米技术,开发3微米技术,攻关1微米技术。

  时间已经整整过去了6年,除了一微米这个目标没有达到以外,其它两个已经差不多完成。微米的分步投影光刻机,于1985年就已经研制成功。这也是后续的908工程,提出进军1微米的基础。

  在这个时间点,国内的晶圆厂,已经有不少采用4-5英寸晶圆,2-3微米的技术。

  这些前辈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它给光电带来了足够高的起点。

  当然了,这几年,国际上的半导体工艺,进步也没有停止。最新建成的几座晶圆厂,已经进步到微米了。

  ————————

  “这个观点,我不同意,我们上项目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最终目的达不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