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9章 908工程(4)_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一部分参与909工程的人提出来的。

  由于2003年开始的房地产大开发,导致了上海房价的上涨,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挤出效应。那些做芯片的,跑去搞房地产了。

  这个观点有点无厘头,但显然,如果把909放到内地,肯定不会出这个问题。

  第四,缺乏领军人物。

  这是种听天由命的思路。以这种思路,只有重生者才能帮助上海成功吧,否则谁能知道,哪个人是能人,哪个不是。

  中芯国际的几任总经理,哪个不是能人?

  电工部部长,不是能人?

  第五,埋怨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没有持续。

  这个观点令人难以置信。因为他们相信的就是市场导向。

  首先,像909工程这种倾家荡产的投资力度,根本无法持续。

  其次,基于市场化思路,909工程的投资,并没有惠及到国内的半导体设备行业。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在上海的微电子在2007年就拿出了90nm光刻机,但在这之后,不得寸进,因为没有人买。

  也就是说,按照909工程的思路,不论国家在半导体产业投资多少,都无法摆脱被人制约的问题。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一个又一个的NEC分厂罢了。

  909工程对上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对中国半导体行业而言,就未必了。

  近些年,国家的所作所为,就是对市场化的反思。01,02专项,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全国科研力量大协调。

  ————————

  当然也不能说东三省自己就没有责任。至少,成都,西安在后世也都发展成为重要的半导体封装及制造基地。

  而春城,空守着林大半导体系,邮电学院,光机学院,光机所这么好的条件而无所作为,实在说不过去。

  从某种程度上,汽车厂在春城,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后世的几次振兴东三省战略的着眼点,始终放在东北亚融合。希望利用地块优势来振兴东三省。

  但依靠别人发展到的思路上就有问题:

  1,承接南韩和日本的产业转移,沿海地区更有优势。海运的成本,远比直线陆地运输来得低。

  2,承接两国转移过来的落后产业,不可避免的,成本因素就会变成主要考量。

  东三省是一个城市化很深的地区,缺乏农民工这种低成本劳力。另外气候的因素,也会导致在比拼成本的时候很吃亏。

  3,俄罗斯与北朝鲜的经济形势。

  他们不拖累东三省就算不错了。

  4,交通条件。

  随着国内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与俄罗斯接壤带来的地理优势,在商品成本里的占比也会越来越不明显。

  靠旅游,贸易活下去不成问题,但找不到合适的产业升级方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靠东北亚概念来振兴东三省,纯属祸害钱。

  重工业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双密集的产业。其他任何产业,例如轻工业,纺织业,食品业等,都不足以承担此责任。

  如果有什么建议的话,建议东三省参考瑞典,丹麦这些北欧国家的发展路线。趁着东三省人均高校数字还远大于全国的机会,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彻底发展高科技。

  这也许是东三省最后的机会了。否则等林大都出走南方之后,东三省真的只剩下资源了。

  大林大的思路,就把林工大等一批优质学校,当做包袱甩给了林大,实际上是甩给了教育部。

  这种把大学当包袱的思路,就是到后世也没有转变过来。

  林大冒出资不抵债的新闻,即是林大的不幸,也是东三省的不幸。

  ————————

  光电的出现,它的最大意义,在于给东三省带来了一个产业升级的机会。一个从军事重工业转型到半导体产业的机会。

  林大半导体系成立很早,但是东三省苦等一个晶圆厂而不得。另外林大的理科大学属性,也导致半导体系很难通过科技产业化而获益。

  所以,光电对林大,对东三省的作用,不言而喻。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