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6章 人_重生之北国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牛角尖了吧。”

  人行道上留下了众人远去的身影,话题没能继续下去。但这个话题,才是真正需要反思的事情。

  ————————

  精益生产与目标管理,核心的区别,实际是对人的看法。

  精益生产方式里,把人看成资产(Asset),先有人,后有公司。这点在日本,德国以及北欧国家比较常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企业传承数百年,员工和企业是一体的关系。

  而目标管理方式,核心目标为利润。把人看成资源(Resource),是成本。人,作为资源,是可以,而且应当被节省掉的。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员工有什么动力,对工艺,工序进行不断优化组合?

  提出个好的优化方案,弄不好反而把自己给节省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一些低端产能向其他国家转移。但随着低端产能的转移,中高端产能,也有了松动迹象,例如三星的手机生产,就全转移去了越南。

  按照精益生产的思路思考,这些低端产能,真的就在国内活不下去了吗?

  人工成本高了,就不能开发些AI机器人来解决成本过高的问题吗?

  纺织专用机器人就那么难搞吗?

  只有报着必胜的决心,才能找出一条活路。

  腾笼换鸟,总有一天,会没有鸟可换的。

  今天我们嘲笑世界依靠中国的口罩,但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也要进口这些口罩呢?

  有些头部企业所采用的,三十五岁就强迫淘汰员工的做法,带给世界的,是真正的成功吗?

  ————————

  有个小国的做法很值得推荐。

  新加坡1965年才立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上不断进行转型,从旅游,到纺织业,到电子工业,到半导体,到生物制药,到金融,其转型跨度之大,难度之大,远比东三省要大得多。

  为了帮助国人适应变化,他们推出一系列政策。

  成人参加各种学历学习,或者长期学习,均可以享受9成甚至是100%的补贴。除了大型补贴,每人每年还可得到500新币(等同2500人民币)的教育代币券,用于支付小型,短期培训项目,例如糕点制作。

  这些看起来无关的培训,点点滴滴汇聚起来,支撑了不同时期对不同技能的需求。

  靠持续教育来适应时代变化,哪怕就是人退休了,也不断进行培训,比45岁就把劳动力推向养老体系的做法,高明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老龄化社会》,这个名词本身,就代表着放弃。

  后世不少地方开始转型,从抢项目,抢资金,过渡到到抢人大战,抢年轻人。但在他们身边的中老年人,确被放弃了。

  人类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对已有的东西不知道珍惜。失去了以后,又追悔莫及。

  东三省在80年代不珍惜工业基础,90年代不珍惜教育体系,00年不珍惜人力资源。

  人口红利有几个阶段,第一个是劳动力红利,也就是年轻人的数量。第二个是女性红利。第三层是技术工人,工程师红利。

  这之后还有一个阶段,那就是成熟人口红利。新加坡就在此阶段。

  在这个阶段,年轻人虽然不足,但人口总数还在。中老年人的知识结构,也许并不符合当前社会需要,但他们的底子都在。只要稍加培训,就可以转型。

  一切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的竞争。

  对于新加坡,对于东三省,这些高素质的人本身,才是最后的希望。

  ————————

  事情回到了原点,人是Asset还是Resource?

  不同的思路,带来不同的结果。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学到老,活到老是我们的祖训。

  年轻人有创业的热情,中老年人就没有了吗?

  中老年人有阅历,有人脉,有资本,在这个比钱的年代,反而更具有优势。东三省的民间财富还是有的。海南的房价是谁推起来的?

  东三省是率先走入老龄化的地区,它的未来,其实就是中国的未来。

  改变,不论什么时候都不晚。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