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章 入土为安_寡妇门前是非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腊月二十九,遇难的人家都发了丧。\wWW。qΒ5.c0m\\整个村庄哭声惊天动地!

  大街上远来的客人摩肩接踵,人来人往,但却没有一个嬉笑喧哗,一个个庄重严肃,流露出凄苦的神情……是啊,這么大的灾难,是杨庄空前的!

  杨庄几乎家家都带孝了!整个村庄五六百人都出动了,一个个都走出家门来给遇难者送葬!加上外村前来吊孝的亲戚們,送葬人的队伍,绵延二三里路,前面的到了山头,后面的还没有出村呢!村里村外哭声震天,哀痛惊天动地啊!……

  解放前,大户人家丧葬时都是“披麻带孝”,全身上下一身白:头戴孝帽,脚穿白鞋,身披肥肥大大的孝袍,儿女手里拄着柳枝砍成的“哀杖”,腰里还要系着长长的麻绳,拖在身后就像一只长长的尾巴。

  现在,小农人家是穿戴不起的。就连孩子过冬御寒的棉衣都是补丁摞补丁,穿了一年又一年,哪里有钱买布撕碎了当孝布呢!即使有钱,又到哪里去买這么多的布料?市场上没有啊!没办法,他們只好买上几尺白布,在帽子上缝一个白布条,领口、袖口、衣服的边上镶嵌上一点白边,鞋子前面也缝上一块白布,這就算做全身戴孝了!

  “着肩——起——”一声号令,五寸厚的大棺材悠悠地上了肩,八个年轻力壮的劳力抬起来还是摇摇摆摆,为什么這么重啊?

  原来,棺材里不仅仅躺着死者,里面还放着许多“殉葬品”。其实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真的值钱的东西老百姓家哪里有啊?即使有,活着的人还要活下去,还要用啊,比如一些棉袄、棉裤,还可以改一改,给孩子們穿;其他的,一些随身用的东西,让死者带着就带着吧!比如烟嘴了、烟袋啊等等。那么陪葬的东西显然不多,很轻才对啊,为什么棺材会這么沉呢?原来,棺材里还放着很多土坯!

  自古以来,大户人家富裕、排场,殉葬品多,棺材很重;而穷苦人家的棺材很轻,那怎么行?岂不是让人看不起吗?往棺材里加上一些土坯,就当作金砖银砖吧!棺材越重,子孙們过得越厚实,日子过得越红火!于是,棺材里加土坯的习俗就传了下来。

  后来的火葬,曾有一段时期遭到山村人們的强烈的反对。那是因为火化后只给一个小小的骨灰盒,无法再向里面放“陪葬品”了!再后来,人們想了一个办法,把小骨灰盒放到大棺材里,大棺材里再放土坯——子孙們一样过得厚实!

  死者中,杨思来年龄最大,第一个出殡。

  菊花默默地坐在一张古朴的椅子上。椅子呈黑褐色,两面都有把手,椅子后背上镂刻着龙凤图案,椅子面上、腿上也雕刻着各种花纹。相传這是思来的爷爷留传下来的一把“太师椅”,是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