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零零章 有种你去灭赵兴_回到三国的无敌特种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朝廷不封刘镕为王,则并州拥立刘镕为天子,直接跟大汉对着干,从此走上独立的道路。不管并州最终能不能获胜,现在看来并州还真不怵朝廷的讨伐,万一北方数州响应了假天子的召唤,转投并州,今后还指不定会出现什么乱子。在这个靠实力混饭吃的岁月里,老百姓只能认拳头大的当老大,才不会管是哪个姓刘的皇子皇孙坐天下。

  刘辨在朝堂之上,将赵兴的态度和意思,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朝中诸位大臣,他这么做实际上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准备跟并州媾和。虽然这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但好歹名义上晋王刘镕是自己亲弟弟,皇兄分了一块大地盘给好兄弟,充分体现了刘辨的慷慨与宽宏大度。

  原本坚决反对封王的袁隗、王允、张温、何进、何苗等人,最终在辩论之中败下阵来。原因很简单,实在受不了他们聒噪的皇帝,将一个烫手的山芋丢了出来——既然你们这么忠君体国,坚决反对将本该是中央朝廷直接控制的并州分封出去,那你们就替朕去剪除盘踞在并州的恶贼赵兴!当然了,中央军是不能再去了,伤亡太大,需要休整。你们可以自己筹集兵马,联合各州势力动二次讨赵大战,不过只许胜不许败,否则必反了赵兴,你们自己看着办br/>

  皇帝丢出来的这个烫手山芋,谁都没有胆子去接。开什么玩笑,卢植、皇甫嵩、朱儁三位大佬纠集了四十八万大军,后来北面的鲜卑和方小说面的黑山张燕都凑到并州来帮忙,也没有把赵兴给灭了,凭自己一张嘴就能搞定赵兴?还是老实呆在洛阳,有种你去灭赵兴,反正别拉着我点背!

  朝堂之上,渐渐没有了反对的声音,可新的问题又来了。让刘镕赶到洛阳来接受分封?还是算了!明知道赵兴不会让刘镕出并州,大家又何必自讨没趣呢。既然刘镕不来,那只有朝廷派人过去了。

  分封晋王,皇帝需要正大光明地派出特使,手持朝廷专门制作的诏和印信之类物书前往并州,主持受封仪式。这样做,既是对皇权的一种宣示,也可以安抚并州上下躁动不安的情绪。可大家如今畏惧赵兴如虎,谁都不敢前去捋虎须,原本是个肥缺的宣旨特使便成了无人问津的苦差事。

  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左看看、右看看,觉诸位大臣都是一副双眼低垂,弯腰哈背,表情木然的神情,就知道这些老家伙们的心思。正在皇帝为难的时候,王允站了出来,大声说道:“臣愿持天子诏,前往并州!”

  刘辨闻言十分感动,赶紧说道:“王司徒忠君体国,勤勉忠贞,真乃大汉肱骨也!”

  朝堂上刚才还鸦雀无声的诸人,此刻立即跟着皇帝的夸奖,给王允灌起汤来,那表情、那语气,彷佛是在表白:王允,你看哥们够意思!放着那么好的一个肥差都不跟你抢,你从并州回来的时候可要有所表示哦,听人说你那女婿真是肥的流油呢。

  王允在内心里将这群蠹虫们鄙视了一遍之后,谢过皇帝的嘉勉,有些孤独地离开了朝堂。现在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候朝廷将分封所需的物事准备好,将随他出使并州的护卫安排好,然后就可以动身北上了。

  一想到自己那位便宜女婿,王允内心真是五味杂陈。要说赵兴对他还真不错,就算王允在朝堂之上明着暗着给女婿使绊子,可这些年下来,王家府邸没少接受并州的资助与好处。就连王家在并州老家的族人都受到了赵兴的照拂,这些年夜过的安稳自在,不曾受到多少委屈。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王允又不是那种一心只想玩权弄术的奸臣,他和赵兴对着干,只不过是个人的政治抱负与理念不同而已,并不是说内心多么的恨赵兴。如果在并州崛起的是别的势力,王允一样会拼尽全力向朝廷建议早日铲除,这种奇怪的想法,便成为王允矛盾和纠结的原因。

  此次北上,王允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在涉及巅峰权力的争斗中,从来都是无父子、无君臣、无妻儿……-

  [三七中文]百度搜索“”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