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二二、竹林戏弄_肥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那以后,宇文綦便不再只局限于书斋之中研习诗书、苦读兵法。也就是从那时起,宇文綦开始游历天下,将诗书中所学所知均与民间见闻相结合。

  从京城的繁荣市集到穷乡僻壤,从名川大河到山间小道,从塞外沙漠到草原丘陵,宇文綦见到许多生平想都未曾想过之事。他很庆幸自己可以有勇气突出那个黄圈圈,勇敢的走出来。无所谓吃苦,无所谓受骗,因为这些正是他要体验的要经受的。若是如其他皇子出巡一样,浩浩荡荡摆着排场,又如何有机会领受不一样的见闻?

  那四四方方的软轿对于宇文綦来说只不过是个金丝牢笼,不但笼罩了狭小的世界,与世隔绝,还阻碍了视听。

  历代君王无不以将治理天下作为己任,可是往往只能坐在高堂之上听取朝臣的意见。如此闭塞,若是满朝文武皆趋炎附势,报喜不报忧,试问作君王的又如何下手?还不是坐井之蛙,自以为天下太平,百姓富足。

  反之,民间的善恶才往往可以体现出百姓的生活,若是乞丐满街,若是强盗横行,这些也都只不过是宵小之徒,但是这背后的意义则反映了王朝的治安。百姓生活困苦,自然滋生流寇,流寇多了,百姓人心惶惶,治安亦受影响,治安变得差了,百姓又何谈安心生活?这些都是循环的因果,虽不能根治但是却可以改善。

  宇文綦发现,走到民间将所见所闻结合书本。这样的学习方式反而更有助于分析问题,总好在书房里对着四面墙胡思乱想。而有些诗云子云,与本朝实情略有差距,若是一味的按照书中理解,反而会误导自己。走到民间观风向、听民心,则更为重要。将切合本朝的学说作为己用,对于不切合本朝的学说也不会弃之不顾,大可记录下来以作后效。

  正是宇文綦这种格物致知的学习态度,使得他不论是在学业、治国之谈、亦或是为人处事之上都精进神速,才会博得太傅大人与闻人宰相的一致好评,进而引起先皇的注意,先皇更以“孝而谦恭,德以服人,仁以治才,才以治国。”十六个字予以评价。

  虽说,宇文綦的威名正是从那时起传遍民间的,但是若仅靠美名又如何有资格坐上帝位

  ?若非宇文綦在政事上屡建奇功,在纳才选德上更得到了先皇的嘉许,试问宇文綦又如何能顶替太子之位呢?

  宇文綦与墨今走到竹林的藤桌藤椅处,宇文綦坐下继续道:“君王自是高高在上,朝臣自是富贵已极。但是,无百姓便无君,失民心的江山又何谈社稷之道?君王若不能为民忧,岂不昏庸?朝臣若不能为民诉,岂不庸碌?富绅若不能为民顾,岂不横行?”

  墨今上前为宇文綦捏着肩膀,力道不重不轻,慢慢的放松宇文綦僵硬的肩颈。墨今低声说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