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四二章 魏国夕阳_汉谋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叉铲、长矛、标枪、弯刀,不可谓不锋利,但如今,靠人墙想堵住大大小小城墙坍塌的缺口简直无济于事,面对瞪着通红眼珠,豺狼般凶猛的秦军,虽然魏军竭力抵抗,仍很快就败下阵来。

  秦军像潮水一样,从城墙的缺口涌入,舟船、骑兵、步卒,迅速攻进城内,又自缺口处向四周蔓延。

  就像一滴墨水滴在水里,很快,满城都是手执兵器,与魏卒互相砍杀的秦兵。

  虽然魏军上下拼死抵抗,毕竟面对的是二十万虎狼般的秦兵。

  在一场激烈残酷的水中巷战之后,临近中午,城内的刀剑铿锵声,最后集中到魏王宫一处了。

  秦军率先包围了魏王宫,宫门内外,尚有上万的魏卒在公孙敖的指挥下,与秦兵殊死搏斗。

  在得到战况进展到王宫的消息后,王贲的战车,趟着泥水,驶近宫门。

  最后时刻,该兵对兵,将对王了。

  王贲下令停止进攻。

  王贲派人喊话,给予最后的时间,令魏王假出宫投降,如若不降,将屠戮宫中,城内百姓也不能幸免。

  魏王假见大势已去,为避免秦军屠城,在自戕和投降之间斟酌再三,经内侍大臣以越王勾践事的开导劝解下,决定投降。

  王贲得此回复,率领众将卒,在宫门外,等候了约一个时辰。

  才见巨大的宫门在眼前缓缓打开。

  这是一个年轻君王失国的时刻,也是令魏国人悲伤的时刻。

  在后宫内的一片哭声中,素衣白服的魏王假,手捧王玺和虎符,在相国尉陉、大将军公孙敖等几十名文臣武将的陪同下,出降。

  一代魏王,终于低下了他那高贵的头。

  历史就是这样滑稽,魏国因水而生,又因水而灭。

  想当初,智瑶联合韩、魏两氏攻击赵襄子于晋阳,包围并引晋水灌城二年之久。

  在水淹晋阳城时,智瑶对韩康子、魏桓子说:“我智瑶打了半辈子仗,以前真没有认识到这河水的的威力,它竟然可以灭亡一个国家。”

  智瑶说者无心,韩康子、魏桓子听者却是有意。因为魏氏的安邑和韩氏的平阳,都在水边。于是,韩康子、魏桓子暗中联合赵家的赵襄子,突然反水,反手把智家灭了,这才有了史上的“三家分晋”。

  后来,魏国虽把都城从安邑迁到大梁,仍然逃不过被水灭国的命运。

  其实,正如之前阳武县的诸君在“胡记酒舍”议论的那样,魏国之所以灭亡,原因还不在于水,而在于策略和人才。

  魏国地处中原,属四战之地。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这样的地理位置,应该远交近攻,专心对一面之敌,待解决了一面威胁后,再徐图其他。而最忌讳的,是四面树敌,到处征战。

  在这一点上,除了魏文侯结好韩、赵,专心攻秦,做的较好以外,后面的诸王,恰恰犯了战略性的错误。

  据史记载,在魏惠王执政的五十一年里,魏国就与其他诸侯发生了二十一次战争,平均不到三年便有一次。这是一个惊人的战争频率,不仅使魏国处于被诸侯群殴的境地,而且以魏国当时的国力,根本无法支撑这样频繁的战争。

  虽然魏国创造了很多史上经典的战例,如:围魏救赵、马陵之战、伊阙之战、窃符救赵等等,当年吴起的魏武卒也曾经横行天下,但毕竟战争是最消耗国力的,如果没有持续性的开疆拓土,源源不断的财力支持,几次败仗下来,一旦割土让城,后续将难以为继。

  注1:智瑶,即荀瑶,时人尊称其智伯,谥号曰“襄”,故为智襄子。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