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606章 钢炮_大魏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炮管了?”

  “铸出来了!”

  任李亮往日沉稳如山,今日更是使出了十二分的定力,却依旧掩不住脸上的激动之色,“故而仆来,请郎君试炮!”

  哈哈,竟真铸了出来?

  李承志哪还有心思在这里看砍头,用力一挥手,“带我去看看!”

  李亮连声应是,跟着李承志出了军阵。

  其实李承志早就想铸炮了,但他更知道火炮对这个时代意味着什么。所以直至到了河西,他才付诸于行动。

  如今已非山高皇帝远,由他亲自坐镇,李承志不怕会有人生出异心,所以此次参与铸炮的人多了一些。

  除了掌控火药秘方的李亮,还有火器营主李彰、工部主事李良,也就是李氏的老家匠,并他的一堆徒子徒孙。

  专业的事情,自然要交给专业的人干。李承志决定造炮之后,自然就找来了李良。

  想像起来好像很难,但只要方法用对,其实很简单。

  第一步是铸模,这对于李承志而言轻车路熟。

  只是根管子而已,再难也比他当初在崆峒山偷炼铜像,换成铁佛要简单的多。

  用的是商周时期就有的失蜡法,说详细一些就是用蜡铸成炮筒,再围着腊筒,用添有石墨的坩泥制作内模和外范。

  然后烧干坩泥,蜡自然就化成了水,剩下的便是炮筒的模范,只需往里浇灌钢水就能成形。

  都不用李承志过多指点,只是提出了炮筒的要求,李良就拍着胸脯下了军令状:他只需一月,就能将这东西造出来。

  在河西炼钢煅甲足有三年,要矿有矿,要人有人,李良的技术早已更上一层楼。与他相比,李承志反倒成了半吊子。

  所以李承志很有自知之明,也怕影响到李良,所以直接当了甩手掌柜,全盘交给李良。然后又叮嘱李亮盯着,等有结果再秉报予他。

  其实李良只用了半月,是李承志忙的事情太多,一时忘了时间。

  而且中间还浇废了几次,若不然,还能快上不少。

  等到了钢场,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小高炉、在木架上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坩锅,李承志脑中灵光一闪,突然就想起了一些有关钢炮的回忆:早期的克虏伯,好像用的就是坩埚浇铸?

  自李氏予泾州煅甲开始,用的就是坩埚炼钢法。而这样浇铸出来的是钢炮,而非铁炮?

  这样的炮管,岂不是想炸膛都难?

  李承志喜出望外,盯着地上的那根炮管双眼直放光。

  长约七尺,口径约有四尺,李良甚至称过,说是重有五百六十斤。

  看着那黑黝黝的炮身闪烁着刺眼的寒芒,李承志如同喝醉了一般,说不出的舒畅。

  这个东西一旦面世,何止是降维打击?

  缓了好一阵,心情才稍稍平复了一些。李承志大手一挥:“试炮!”

  一众工匠早有准备,飞快的立起了龙门架,十数人合力,用倒链将钢炮吊到了一辆双驾马车上。

  怕太过惊世骇俗,李承志特意让李亮将试炮的地址安排在了合黎山深处。

  李亮装的炮,怕出师不利,李承志还特意让多填装了些火药。

  待点燃引信,李亮似兔子一般的逃到近五十步外的一处山坡后。又过了足有十息,才听“咚”的一声巨响。

  感受着脚下的震感,看着铁弹激射而出,飞出足有五六息才溅出一蓬尘烟,李亮猛的瞪大了眼睛。

  这怕是足有两里之远?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