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八十章 借势_大宋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后世的说法,赵匡胤亲自参与的这次“炒作”,影响绝对是空前的。

  虞白在汴河之滨亲自选址,亲自监督,造舍近200间,聚书近万卷。定名为白云书院。

  广招学生,自己任主院,聘另一位在野大儒莫子成为助教。

  又延请了各地名儒七八位,为客座教授。

  天下文人、士子,慕虞白,莫子成之名不远千里而来者,络绎不绝。

  而白云书院,一时间也成为了朝堂士林之外,在野儒林的一大名胜。

  虞白再次成为舆论领袖,一时风头无两。

  赵匡胤闻得信息,心有所思。

  这日,赵德昭郡王府有内侍来到,说圣上宣郡王入宫。

  赵德昭连忙入宫,见赵匡胤刚刚打完了一趟拳,正在负手歇息。

  “父皇!您这身子现在是健旺的很。”

  赵匡胤不和他客套,开门见山道,“最近虞公声望鼎盛,有重回士林领袖之势,你怎么看!”

  果然人气就是硬道理,虞白声望日隆,连赵匡胤都另眼相看,居然在私下里就称呼他为虞公。

  赵德昭低头想了想,知道这是父皇在点拔自己,说道,“虞老先生下野之前,就和我说过书院的事情,我觉得此举必能重塑士林新风,为大宋培育无数才子清官。”

  赵匡胤皱起眉头,赵德昭这几句话完全正确,但都是些空洞的废话,根本搔不到他心中想要的那个点。

  若是寻常臣子这么说倒还罢了,自己儿子这么说,他是很不满意的。

  “为人处世,往往要顺势而为,‘势’之助力,大有可期。当年在陈桥驿,众大臣懂得顺势而为,才有了朕的黄袍加身。朕的顺势而为,才有了而今的大宋天下。”

  “现在虞公借白云书院之力,名声鼎沸,无论在朝堂士林,还是在野士林,都是莫大威望。他这白云书院,可有你我父子的极大助力哦……”

  赵匡胤说到这里,住口不说,然而意犹未尽之意,几乎要随口就漏出来。

  赵德昭当然明白,父皇虽然不点破,但是意思就是要自己去凑个热闹,假虞白的声望,堵朝堂士林清流们的口,涨自己的威望。

  赵德昭摇了摇头,“以我的年龄资历,只怕只能去拜虞白为师,做他儒门弟子,才能合乎那些迂腐士人的意思。然而虞白肯收,我还不肯去做呢。”

  赵匡胤浓眉轩起,心中的不满愈发扩大了。

  “父皇!其实骨子里,我和虞公此人,是完完全全的两路人。我敬他,是因为他为人虽然迂腐,但是方正无私,人格无暇。”

  “而他肯帮我,是觉得我品格端正,德行良好。但是我以为,国家的治理,决不能只依靠个人的德行。德行上佳,不过能正自身。而偌大的国家治理,是无法要求所有人都能重德行,正自身的。”

  “一个白云书院做不到,十个,百个白云书院也做不到。不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