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章 不可一错再错_大宋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匡胤一直觉得,母亲杜太后临终前的顾虑是很有道理的。

  国家的安定,社稷的传承,确实仰赖于年富力强的君王。

  残唐五代以降,百多年乱世以来,中原王朝的那些年轻的继位之君,有几个靠谱有为的?

  总共一个半。

  后周世宗算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有始无终,虎头蛇尾,只算半个。

  没了。

  因此,近些年里,赵匡胤一直在大力栽培二弟赵光义。

  先是封他为晋王,甚至让他担任只有储君才能兼任的开封府尹。

  可以说,他这个弟弟眼下是虽无储君之名,却有储君之实。

  赵匡胤不是没有动过念头,百年后直接传位给自己的儿子。

  但偏偏大儿子赵德昭一直以来荒唐不争气,他也就慢慢熄了这个念头,专心一意扶植二弟。

  可是,赵德昭近来的亮眼表现,却让他重新在儿子身上看到了希望心里那个熄掉的旧念头,又慢慢浮上心头。

  一边是手足兄弟,母亲遗命,榻前誓约。

  一边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哪有老父不怜子?

  国家社稷,父子兄弟,交织在一起,难。

  怎么办,怎么办呢?

  在庭院里徘徊犹疑了许久后,赵匡胤忽然返回寝殿,取了佩刀挂在腰间,然后大步而出,只叫了两个贴身内侍随行。

  他出身市井,武艺精强,微服私行是习以为常之事。

  外面正下着大雪,赵匡胤踏雪而行,径直出了皇城,步行穿街过巷,到了宰相赵普府邸前,直接拿佩刀开始打门。

  见到皇帝突然深夜微服驾临,府里的人慌得麻了手脚,不知道应该接待圣驾才不怠慢。

  倒是赵普镇定如常,吩咐只在后园亭中设下两张小案,一个碳炉,摆上几样小菜,温上一壶酒。

  如此足矣!

  赵匡胤与赵普在后园亭中落了座,一边观赏雪景,一边煮酒小酌。

  “则平,我今夜前来寻你,是因为心中有一桩大事不能决断。你且猜猜看,是哪一桩大事?”

  “圣心广大,囊括万千,微臣哪里猜得到?”

  “不,你一定猜得到,也只有你能猜得到。”

  “是何时攻取太原?”

  赵匡胤摇头。

  “是如何为朝廷开源?”

  赵匡胤仍然摇头。

  赵普狡黠地微微一笑,给赵匡胤和自己各酌了一杯酒,道:“恕臣实在猜不出,咱们君臣且饮酒赏雪,不谈国事。”

  赵匡胤知道,以赵普之智一定是早就看破了自己的来意,只是故意猜错以求避开话题。

  但拿这种老臣兼旧友没辙儿,赵匡胤只得自己挑明,把近来发现儿子赵德昭才干与德行大有长进,自己有所动心,却又顾虑重重等情形,原原本本说了。

  “……则平,当年金匮之盟,你是见证者,也是代书誓约之人,誓约尾上有你的名字,所以此事不找别人,唯独来找你,谁都能滑过去,就你是滑不过去的!”

  这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