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9章折服章立宝_鉴宝宗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时代结束,青花工艺发展到巅峰,复兴之路渐渐终止。”

  唐顺吐了口气,强忍遗憾持续讲解:“时至雍正、乾隆时期,各地瓷窑开始停止研发,渐渐开始仿制明朝永乐、宣德的苏麻离青。”

  “但却缺乏进口料,便以笔端点染铁锈斑痕,其次是仿成化的淡描青花。仿明器物除了从胎、釉、青料等方面区别外,器型也是重要的区别点:明器的胎接口是上下接,清器是前后接。”

  “虽然青花工艺已经停止复兴,但因雍正时代和康熙时代临近。因此,雍正时期的青花工艺依旧精细,修胎讲究。只是民窑器略显粗糙、有旋胎痕。”

  “一直延续到乾隆时期,尤其是后期工艺开始走下坡路,除了继承前朝的品种外,还有创新的品种青花玲珑瓷。纹饰内容也较雍正时多样,但总的来说以寓意吉祥的图案为主。”

  “款识除年款外,雍正时较多见的有杂宝款、四朵花款、动物形款等,堂名款较康熙少。乾隆时堂名款又较雍正时多,年款多篆书,也有四朵花款。”

  “嘉庆以后,青花瓷彻底走下坡路。嘉庆前期的器物基本与乾隆相同,但工艺粗糙,造型厚重笨拙,釉稀薄而发灰、泛青。”

  “道光、咸丰、同治时期的器物大体相近,青花发色飘浮,胎质粗松,釉彩稀薄,胎釉结合不紧密,纹饰以吉祥图案为主。”

  “这种落魄,一直到光绪时曾一度中兴。其中器物多以仿康熙器水平较高,但胎体较轻,白釉较薄而发涩,修胎也不够精细。”

  “其他器物则无论胎釉和造型均与同治相近,青花加料彩器多见。款识除年款外,还有‘长春宫制’、‘坤宁宫制’、‘储秀宫制’等。”

  “寄托款多见‘康熙年制’、‘若深珍藏’等。一直持续到后面宣统时代,开始出现化学青料,便彻底改写青花瓷器的历史……”

  说到这里,唐顺终于是长长地吐了口气。

  青花瓷器的工艺历史,终于被他娓娓道尽。

  抬头扫了一眼众人,却是发现大家都是以一副如见鬼怪,惊震难宁的表情看着他。

  “怎么?我没说明白吗?”

  扭头看向霍元伟,唐顺挑眉问道。

  “明……”

  霍元伟下意识想要说明白,但是,醒悟过来,却是拍手笑道:“师父,甭管我们明不明白,就您这侃侃而谈,如数家珍的渊博学识,牛!特牛!反正我是觉得不明觉厉。”

  不明觉厉?

  敢情说这么多,这家伙半点都没听进去?

  唐顺脸色一黑,有种对牛弹琴的忧郁。

  扭头看向谢高秋、乔三爷和龙七哥,却发现他们三人也是面面相觑,一脸懵逼。

  最后,唐顺看向章立宝,心存最后一丝希冀。

  这算是他第一次认真授课,毫无保留的教授自己掌握的知识。

  若是没人听懂,那无疑很打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