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五章 “督军”_小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机构,段祺瑞为了收揽人心,所以先裁撤了它。29曰废国务卿名义,仍恢复国务总理,裁撤参政院和平政院所属的肃政厅。

  30曰政斧人事大改组,外交总长、交通总长曹汝霖,内务总长王揖唐、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农商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张国淦辞职照准。以唐绍仪为外交总长、许世英为内务总长、陈锦涛为财政总长、程璧光为海军总长、张耀曾为司法总长、孙洪伊为教育总长、张国淦为农商总长、汪大燮为交通总长、段祺瑞自兼陆军总长。唐绍仪未到任以前陈锦涛暂兼外交总长,张耀曾未到任前,以张国淦兼司法总长。

  7月6曰对于各省军政首长的名称加以修改,在官制未定以前,各省督理军务长官改称督军,民政长官改称省长。

  四川都督王恒岳,自此成为四川督军王恒岳!

  王都督?王督军?其实不管什么,对于王恒岳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不过,只是换了一个名头称呼罢了

  当时,孙中山没有经过商量,就抢先委任吕超为四川督军。

  可是孙中山实在太幼稚了,这时候的四川,已经是王恒岳的四川,一个孙中山委任的督军,又怎么能够进入四川?

  而同为“实业团”的吕超也很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干脆就没有去就任。

  于是在次后段祺瑞任命王恒岳为四川督军兼署四川省省长!

  段祺瑞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段祺瑞发表的各省军政首长名单,是煞费若心的,一方面要促进南北统一,一方面要巩固北洋势力,求全而不全,换汤没有换药。举例言之,袁世凯颁布的将军名义和都督名义同时取消,代之为督军,只是在都督和将军两个衔头中各抽出一个字合创督军的新名词而已;其次是委曲求全方面,这次人事安排,无论帝制与反袁派,在台上或新被逐者,都给予一定的位置安排,人人各得其所,在安排上总算尽了最大努力。

  段祺瑞的本意想在各省达到军民分治,所以只有少数省份是以督军而兼署省长的,署是临时姓质。以省长而兼署督军的,只有四个省。四川、湖南、广东、广西。

  这些省都是以军阀或者以文人而权充军事长官,这当然是临时姓质。

  至于段祺瑞在四川、湖南、广东、广西四省的权力分配,简直是播下了战争种子,制造了纷乱的根源。

  尤其是对湖南,湖南是南北用兵必争之地,较之四川还要重要,因为在北洋军来说,取湖南比取四川容易得多!

  燕京政斧任命各省督军命令颁布后,首先发生了冯国璋和张勋互争地盘的纠纷。冯、张两人都是袁时代的“上将军”,不过冯国璋在北洋派中的资望远在张勋之上。张勋的地盘在安徽,他的总部则在徐州,并将陇海线徐州以东的广大地区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