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八十三章 故伎重施吗?_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口小道,不去偷袭柴桑,还能做什么?”

  大帐之中,诸将皆如甘宁一样,充满了狐疑。

  “尔等无需心急,不久之后,自然会见分晓。”颜良嘴角掠过一丝诡笑,却并未道出本意。

  一张张狐疑的脸庞中,唯有贾诩在暗笑,显然,唯有他才知道内中用意。

  甘宁等尽管都知道,自家主公足智多谋,平素最善于使奇,但这一次,他们却无论如何也想不透,颜良非是想偷袭柴桑,那派出张辽一支轻骑,却又能做什么。

  在诸将的怀疑之中,颜良却已提笔写下一书,将之放入锦囊之中,交给了传令的信使。

  “此锦囊之中,有本将给文远的密令,你告诉他,他率军进抵柴桑之时,方可拆开柴囊,到时自然知晓本将的意图。”

  眼看着又是密令,又是锦囊的,诸将内心中的狐疑,不禁愈盛。

  当诸将狐疑之时,那一艘走舸却已离营而去,逆流而上,向着上游的陆口而去。

  ……

  一天之后,传令信使抵达了陆口,将颜良的命令,以及那枚锦囊交给了张辽。

  张辽自随颜良率军南下后,便秘密的率军赶赴陆口营,他和他的一千骑兵,已在此等候了多时。

  和甘宁一样,张辽也以为颜良是打算“故伎重施”,令他走陆口小道,前去偷袭柴桑。

  而今信使的到来,使得张辽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

  “鲁肃乃智谋之士,想用同样的计谋算计他两次,主公怎会如此自信……”

  张辽的心中,充满了狐疑,尽管他对颜良智谋素来敬佩,但这一次,他却实在觉得颜良这的条计策,有些太过“肤浅”。

  尽管张辽对颜良的计策颇为质疑,但正所谓军令如山,他却不得不坚决执行。

  当天,张辽便率领着一千轻骑,由陆口出发,沿着陆水穿越幕阜山,一路绕往柴桑而去。

  凭心而论,张辽对颜良的计策并不抱太大希望,在他看来,吴人定然会有所防备。

  故在赶了两天的路,将要接近柴桑之时,张辽便下令放慢了行军的脚步,不断派出斥候先行侦察开路,以防止吴人布有埋伏。

  但令张辽感到意外的时,沿途并没有发现吴军伏兵的迹象,仿佛吴人根本就没有提防一般。

  一路的顺畅,让张辽感到了深深的疑疑,他却只能按下疑心,继续向柴桑铤进。

  一天后的清晨,颜良跃马上得道山梁,举目远望,前方已是一片的平坦。

  疾行三天,他终于走出了幕阜山,进入了平坦地带。

  远远望去,晨雾之中,隐约见得一座城池的轮廓若隐若现,想来便是柴桑城。

  而再往远去,则依稀可见一条碧蓝色的玉带,从天的尽头蜿蜒而过,那玉带,自然便是长江无疑。

  沿着柴桑城往近处扫过,似乎看不到军营的影子,正如先前所侦察的那样,吴人压根就对陆口小道全然没有防备。

  “怎么回事,以那鲁肃的智谋,应该不会连着上两次当,怎的却连半个敌影也看不见……”

  顺利走出山间的张辽,非但没有一丝喜色,心中的狐疑反而是愈加浓重。

  正自神思狐疑时,张辽猛然想起了颜良给他的那枚锦囊,令他兵临柴桑时再打开。

  念及于此,张辽急于从怀中取出了锦囊,拆将开来,打开了颜良的那道密令。

  当他看到那封密令的内容时,满是汗水的满脸,不禁涌上惊喜与恍然大悟之色,口中喃喃道:“竟是如此,原来这才是主公的真正意图啊……”(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