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54章 签订合同_神医小农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两打招呼。一个耗资两千万的项目,可是一笔他们能够吹嘘很久的业绩。

  等到人到齐之后,大家先是观看了一个关于神农氏的小短片,这个短片是东城市的相关专家学者,耗费了很长时间,才整理出来的。短短十分钟的短片,却记录了神农氏的一生。这个小短片,也直观的向人们展示着神农氏的功绩。

  观看完短片之后,东城市的领导照例是要发表一番激情洋溢的讲话,接下来才是重头戏:签订投资意向。

  所谓投资意向,并不是最后的合同,而是双方当事人就项目的投资问题,通过初步洽商,就各自的意愿达成一致认识表示合作意向的书面文件,是双方进行实质性谈判的依据,是签订合同的前奏。

  签署完投资意向书之后,东城市的相关领导,专程邀请在场的记者,亲自去神农庙体验一番。对于这份邀请,在场的记者们自然是欣然前往的。

  在王川秋的陪同下,东城市相关领导、赵八两,以及一大帮记者,浩浩荡荡的奔向了黄曲镇。

  神农庙的遗迹其实已经被当地村民们破坏的差不多了,想要完全复原,难度很大。不过,只要赵八两愿意投资,完全复原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神农庙的原址上,东城市的相关专家,介绍了更详细的神农氏资料,他们生动的介绍,也吸引了赵八两的注意力。

  这么一番折腾,时间就已经到了傍晚。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到东城的时候,就已经是晚上了。

  晚饭是在东城大饭店吃的,东城市的相关领导亲自作陪。他们也很想跟赵八两搞好关系,为接下来几天的具体谈判做准备。

  因为忙碌了一天,所以赵八两早早的就睡下了。第二天一大早,赵八两是被电话吵醒的,首先给赵八两打来电话的是邹强,“八两,快看看新闻,怎么样,这次省里给你的支持,不错吧?”

  “啊?”赵八两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迷迷糊糊打开电话,就看到了铺天盖地的新闻。不仅如此,网络媒体同样铺天盖地的宣传。

  刚刚挂断邹强的电话,杜苗雨也打来了电话。跟中南省本地的媒体不同,外地媒体虽然没有亲自到现场采访,但是他们以转载的形式支持了赵八两对神农氏话题的炒作。

  几乎是一夜之间,全国各大新闻媒体,纷纷在议论修建神农庙的意义,甚至在部分媒体的刻意引导之下,大家纷纷议论着修建神农庙的必要性了。

  当然,除此之外,各地政府也看准了神农庙这块肥肉,纷纷组织当地的史学专家,开始查阅地方志,争取用历史证明,自己这边跟神农氏是有着莫大关系的。

  在这种刻意的引导之下,全国掀起了一股寻找神农氏遗迹的热潮。这自然是赵八两乐意看到的。为了避免这个话题冷下去,赵八两自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