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二章 明朝第一才女_闲臣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嘉靖四十年年末,京城知识界开始流行一本叫《饮水集》的词集,其中收录了十几首诗词。

  书籍用的是上好的宣城洒金熟宣,外面还包着蓝布做的书套,装帧极为精美。当然,价格也不便宜,每本价值白银一两。

  明朝的书籍价格弹性很大,也没有一个标准。贵的如大内内书堂出版的《四书》每本能够卖到十两白银;便宜的则是坊间看过就扔的小说书儿,一钱银子不到,如果你觉得这种书不值得花钱购买,还可以租回去过瘾,每天也就三五个大子儿。

  内书堂出版物是工具书,是可以收藏入馆,传给子孙的;坊间的小说之所以便宜,那是因为这只不过是用来解闷的快消品。贵有贵的理由,便宜有便宜的说道。

  但这本《饮水集》一两银子一本则纯粹是不讲道理了。

  首先,明朝普通人家一年忙到头,刨去一大家子吃喝拉撒,也就攒下三四两银子,用这么多钱去买一本诗词集子有必要吗?

  无论怎么看,出这样一本书,书坊都会赔掉裤子。

  不过,随手翻了翻书的扉页。却见,里面都是本朝文化界名人极尽吹捧之言,简直将作者夸成当世第一诗词大家,大明朝文学界未来几十年扛鼎之人。

  读者好象明白了什么:这应该是某位大人物用来抬高身价的自费出版物吧?

  君子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德,德行这种东西太虚无缥缈,太自由心证;立功,你不是官至部院大臣,统军大将,敢称立功?

  倒是立言倒是容易,只要你要钱,联系个书坊,大把银子撒下去。放下包袱,开动印刷机器,要印多少有多少。

  因此,本朝的文化人儿家境丰裕者,读得十年书,写得几篇文章,就敢给自己出本书儿,见人就送,或放在案头示之宾客。

  见多了,也不奇怪。

  可事情怪就怪在,别人印了这种注定赔本的纯文学书,鲜有放在书坊里卖钱的,大多是在小圈子里交流,自娱自乐,互相吹捧。这个叫九公子的人竟然有信心以诗词换钱,究竟是谁给他的勇气?

  书坊出书一般都会在店门口立个牌子,上书此书作者是谁,有过什么著述,这本书里写的是什么内容,又有什么卖点,算是一种广告推广。

  牌子上写着九公子的个人简介。

  读者定睛一看,不禁大惊。原来,这个作者竟然是个女子,而且是身份尊贵的世家小姐。

  上面写着,九公子,姓徐,乃是当朝内阁次辅徐阶的孙女,年方十四,生得花容月貌。自晓事以来就在祖父的指导下读书,熟读诗书。更是从松江来京城,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见识不凡。

  平日里结交的不是当朝一等一的文化名人,就是后起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