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 归县丞的报复_闲臣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王若虚只在安东呆三天,众人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三天时间不长,大伙儿提起精神,也能小心应付过去。

  反正王主事每天只能看一处地方,很容易把时辰给消磨掉了。

  这次归县丞购回的十几船桑苗已经分别种在五六个地方,倒也能应付过去。如果王大人在安东呆个十天半月,每天去一处,还真没那么地方给他看。

  “羊寨乡李家,老夫以前也听人说过。李家是不是有个叫李平的中了嘉靖二年进士,后来点了贵州做过一任知县?说起来,这位进士郎和家师同科,倒要去拜望一下这位老前辈。”

  史知县:“正是,可惜这位李知县已经去世多年了。”

  “倒是遗憾,好吧,过去看看也好。”王主事点头。

  正事说完,几人就坐在屋中品茶闲聊,谈了一番乡风民俗。当然,男男女女风花雪月的事儿,大家也不敢说。不然,谁也不知道这个王大人会在哪根筋出问题,翻脸给你上一堂仁义道德的大课,那就坏心情了。

  昨夜宴会史知县被王若虚一通恶心,加上没睡好,话也少。倒是归县丞表现得很热络,估计他和王若虚年龄相当,彼此都没有代沟的缘故吧!

  喝了几口茶,归县丞装出随口一说的样子,道:“王老大人,去羊寨乡也好,除了可以看看故人之后,那边的风光也是不错,却是别的地方难得一见的奇景。”

  王主事奇问:“又有什么奇景可看,难不成你叫本官去看盐田?”

  “老大人果然了得,连这都猜得出来。”归县丞笑道:“正是,我县东面有一半的土地都是盐道衙门的盐田。那地方因为都是盐碱地,可说是寸草不生,惟独用来晒盐却是极好的。青天白云下,万亩盐田,置身其中,直如幻景一般,倒是不可错过。”

  原来,在明朝嘉靖年间,安东距离大海也就几十公里路程,不像后来变成了一个内陆县。后来经过几百年黄河、淮河所带来的泥沙的堆积,海岸线才向东延伸了百里。在这个年代,响水县、滨海市和射阳市还是一片茫茫大海。

  因此,明朝的两淮盐场指得就是北到安东南至如皋这一片区域。盐场为了方便运盐甚至开凿了一条运河,谓之盐运河。

  听到归县丞这句话,周楠心中一紧,暗叫一声:要糟,王若虚精明得很,如何听不出话中的意思?

  想要说话,可自己身份实在太低,这里又哪里有自己插话的余地。

  果然,王主事就皱了一下眉头:“盐场啊,寸草不生?即便有桑田,估计成活率也不高,跑上一遭也看不出什么来,平白浪费一日时光,要不换个地方?”

  这下正睡眼朦胧的史知县也瞪大了眼睛,大感不妙。原来,李家的地确实都是盐碱,种不了水稻,旱地作物产量也低。桑苗运回来之后,他找到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