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章 武人之文_帝国雄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影响力方面的功劳,甚至还大力褒扬了海军官兵高水平的训练与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但在对德国海军战略处境的分析中,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海军高层的失当策略不但没有提高德国海军的综合竞争力,在整合了大半个欧洲的造船工业后,与美国、日本这两大海军强国的差距反而在逐渐增大。究其原因,海军高层过于重视战列舰的研发和建造、忽略了航空母舰与轻型护航舰艇是极其短视且危险的,而且在击败了英国之后,德国海军原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潜艇技术裹足不前,目前也正在逐渐丧失。在这篇洋洋洒洒数万字的文章最后也是最精彩的部分,罗根描绘了一场十年后爆发于大西洋中部的海战,搭载喷气式战斗机的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舰队的绝对核心,而高续航力和隐蔽性的潜艇使用自导鱼雷出其不意地打击了处于护航编队中的敌人主力舰艇,日德兰式的舰队炮战还没上演,海战的胜负就已见了分晓……

  《海权距离德国有多远》在军界和民众中造成的震动未尽,11月26日,名为《军人战略的偏差》的文章又占据了几分主要报刊的重要版位。这一次,罗根明言军人受限于职业眼光,战略思维并不总是和国家利益相一致,然后举例分析了自1871年以来德国所卷入的历次军事纷争。在这其中,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战略手腕无疑是最高明的,他巧妙周旋于各欧洲强国之间,为强敌环立的德意志帝国赢得了宝贵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军事战略天才施里芬虽然为德国指明了击败宿敌法国的路线,并且被认为是最高明的战争策略,但它只是单纯的军事冒险,而无助于德国真正摆脱战略上的困境;阿道夫.希特勒是低阶士兵出身,没有在任何一所军事院校呆过哪怕一天,但他的战略眼光独到,在30年代中后期以及战争前期大放异彩。之后,罗根并不指名道姓地抨击了希特勒之后军队将领们为德国所制定的战略路线——继续凭借一己之力与元气大伤但仍拥有辽阔战略纵深的苏俄军队激烈交锋,而让贡献甚微的所谓坚定盟友窃取了大量胜利果实。在文章的最末,罗根依然奉上了最精彩的“十年预言”:凭借海军优势对苏俄进行十年封锁,届时再联合诸多盟国军队从四面八方进攻,高度机械化的德国军队将如入无人之地,高技术含量的战略空军将在短时间内摧垮苏俄最后的工业资源,加上长期处于困顿境地的苏俄民众早已心存不满,德国在这最后一仗中的伤亡甚至不会超过10万人,而且以解放者的姿态驻扎在俄国占领区将变得轻而易举。

  罗根亲自执笔所书写的一系列文章发表在正式全民公选之前,不仅为自己赢得了“战略预言家”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