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章 节前_刺激199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德斯-海尔斯伯格是世界最顶级的编译器专家,他的加盟让Keemun小组如虎添翼,研发进度和工作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等到2月15日的时候,杜秋觉得4月1日之前完成预定计划毫无问题,于是公私兼顾,以欢度中国传统佳节为名,给连续加班了一个半月的研发团队放了七天假,让他们回国的回国,旅游的旅游,自己则去京城和家人团聚,顺便参加春晚。

  为了接杜存志,杜春华带着林谨言上周就回了东北老家,林大伟因为林佳语年龄太小,不敢在大冬天里带着到处跑,留在了云城,所以腊月二十八这天杜秋坐飞机去京城的时候,随行的只有姜丹枫以及她的父母。

  有父母在旁,姜丹枫表现的比较文静,杜秋也没话题和两位长辈交流,于是在候机的时候买了一堆报纸和杂志翻看,当他看完《光明日报》头版上一篇探讨高教系统改革的社论时,忍不住轻声自言自语道:“陈志扬好手段,看来扩招大局已定了。”

  一月份的时候,由《Think-Different》广告引发的热议就像春风吹过的田野,最初花草丛生,各种稀奇古怪的话题都有人讨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各种杂草要么被人清理了,要么自己枯萎了,只剩下了三个争议,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口水战,热度始终不减。

  这三个争议一个是杜秋有没有资格和那些世界级的科技名人以及商界领袖相提并论,一个中庸主义是不是危害中国科技创新的罪魁祸首,还有一个是为什么中国的教育体系培养不出世界级的科技人才。

  其中第一个争议属于关公战秦琼的八卦,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吃瓜群众们喜闻乐见,很接地气,所以热度最高;第二个争议属于形而上的务虚话题,绝大多数人根本搞不清什么是中庸主义,靠望文生义自我解读,结果鸡同鸭讲,越吵越乱,虽然热闹,却没什么意义;第三个争议属于提前了十年爆发的“钱学森之问”,很受社会各界人士重视,可惜话题太过宽泛和复杂,谁也说不清楚,虽然关注度很高,但却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所以热度最低。

  到了二月初的时候,三个争议的热度忽然来了个大逆转,第三个话题开始频频出现在多家官方媒体上,但内容被偷梁换柱了,不再是质疑和否定教育体系,而是认为教育系统没问题,问题是受教育的人口基数太少了,只要基数扩大了,人才自然就会多起来,所以大学需要扩招。

  中国人重视教育,也讲究实际,大学扩招涉及千千万万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利益,因此这个话题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超越了杜秋的虚名以及无聊的主义,成为1996年春节前最热门话题,关注度甚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