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4章 阻尼星球_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

  那么只有内部密度不同,作为主要原因了。

  地球是铁核心,所以可以产生磁场,魔球也有磁场,所以也应该是铁核心。由此可见,地壳、地核方面,地球与魔球都是差不多的,出问题的只能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地幔层。由此杜恪推断,魔球的地幔层可能是中空的,就像凡尔纳《地心历险记》中描述的那样。

  而毒域,只不过是地心世界与地面世界之间的过度区域。

  甚至于专研地质学的潘帕斯院士,还提出了另一个匪夷所思的假设:“魔球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阻尼器,地壳层与地核层之间,用地幔层作为缓冲,形成一个巨大的阻尼器,这个阻尼器刚好可以抵消双星系统不稳定的引力波动,从而保持了魔球稳定的环境。”

  阻尼器,一种常见的提供阻力、耗减动能的装置。

  譬如一些摩天大楼会安装风阻尼器,避免高楼顶部在风力作用下摇晃。这个阻尼器可能是个巨大的悬空铁球,当风把大楼往一边吹的时候,铁球因为惯性留在原地,看上去就像是铁球往另一边晃动,从而带动大楼也往另一边晃动,这样刚好与风力作用相抵消。

  魔球也是如此原理,当双星的引力发生波动时,可能会迅速波及魔球的轨道,但是因为魔球的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地幔层中空,就让地核充当了阻尼,稳定住魔球的轨道。

  “这就是魔球在一个双星系统中,竟然可以保持气候变幻只在很小范围内的原因,否则按照双星提供的引力,很可能早早就把魔球粉碎了。至于其它几个行星,也有可能是同样的阻尼器结构,这大概也是双星系统演化的自然结果,早期行星凝聚时,就因为异常的引力波动,自发形成了中空结构。”

  潘帕斯院士的研究结果,如果拿到地球上,很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这揭示了天体诞生的很多秘密,也为人类探索外星生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要知道单单银河系中,双星系统就不比单星系统少。

  很可能太阳系最初的时候,也是要形成双星系统的,木星就是可能的备选恒星,只是木星在发育过程中失败了,从而成为一颗气态巨行星。

  以往科学家总是在单星系统中寻找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但潘帕斯院士的研究,或者说魔球的存在,证明了双星系统是可以形成稳定生命环境的星球。甚至三星系统之下,也有可能存在稳定的行星,孕育出如大刘在《三体》中所描述的高等文明三体人。

  “杜恪,你要是没事干,可以把我写的论文,拿去《未来》上面发表不是吗。”在弄出研究成果之后,潘帕斯院士就不止一次,撺掇杜恪发表。

  《未来》他可是期期订阅的——都是杜恪复刻过来的。

  一名科研人员最期待的时刻,毫无疑问就是自己的论文发表,潘帕斯院士在地球上已经死了,但他还能通过杜恪来发表论文,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再说吧,老潘,你知道的,我发表的研究成果太多了,专精一两个领域还好说,现在又跨界去搞天文地理,不太像话。”

  “你不是都跨界到生物学去了吗。”

  “那不一样,偶尔跨一跨可以理解,跨多了解释不了。”

  “你怕啥解释不了,整个华夏,谁还敢把你当小白鼠解剖了不成。你是天才啊,天才就是不能拿常理来推断,你发表时候就说自己没事干瞎想的,反正这篇论文地球上一时半会证明不了对错,影响不到你的。”潘帕斯院士,在杜恪从外面回来时,又一次催促杜恪。

  他是真想要自己的论文尽快发表出去。

  杜恪想了想,终于不耐烦的接下了这篇论文——《双星系统下可能孕育的阻尼星球》。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