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章 交流_穿梭奇幻的科技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是包括了邓稼先、杨振宁、钱学森、施一公、钟南山、白春礼等等享誉中外的大犇——当然,也有一些商业界、文学界、艺术界、体育界的名人,如李彦宏、巴金、郎朗、陈凯歌、郎平等。

  能跟随薛忠坤读博,对小朱来说,是劈开了一条通往学术殿堂的康庄大道。

  所以他格外珍惜导师的任何吩咐,记下论文后,立刻开始啃,除了未发表的第五篇之外,前面四篇论文他都反复看了三四遍,对电子流理论已经熟悉。尽管他看不太出来,这个理论的未来前景,但能感觉到这份论文很有新意,比那些新瓶装旧酒的论文有意思多了。

  “老师的意思,应该是看上论文作者了,所以让我接触一下。”他开始在脑子里分析利弊,以确定自己下一步怎么做,是吹捧杜恪,还是贬低杜恪。

  学术资源就这么多,竞争无处不在,即便他已经是院士的学生,依然需要争。

  他先是打电话联系了自己在夏科大的老同学,然后拐弯抹角联系上《化学物理学报》的一位编委,向对方打听杜恪的情况。

  然后就得到了一个让他踏实的消息——杜恪已经确定跟随陶勋读研,再跟随陈旸读博。

  “是这样的,我老师薛忠坤院士,读了杜恪的论文,可能是起了爱才之心,想要让我跟杜恪交流交流,所以我想请老师你帮帮忙,联系一下杜恪,找个时间一起吃顿饭。”没人跟他抢资源,小朱立刻变的热情起来,“嗯嗯,你先帮我联系,我回头再打过去。”

  打完电话,小朱心情很好。

  他心中想到,水木大学、首都大学,以及华五高校,都是自成派系的“学阀”。往往华五院士的小孩,不会去读清北,清北院士的小孩也不会去读华五,虽然这样有“近亲繁殖”的弊端,但没办法,自有国情存在。所以知道杜恪要去夏科大读博,小朱便不担心杜恪来水木大学抢资源。

  很快编辑给他回了电话,表示已经和杜恪联系过。

  于是小朱这才给杜恪打去电话:“杜恪你好,刘编委给你打过电话了是吧,对对,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朱焕聪,是薛忠坤院士的博士生……我老师很欣赏你的论文,让我跟你交流交流,你看你哪天有时间,来一趟水木大学……没时间是吧,那行,我们加个微信,微信聊。”

  ……

  对于朱焕聪的来电,杜恪是很意外的,他到不是在意一个水木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而是在意朱焕聪的导师。薛忠坤啊,以前杜恪不认识,但现在,杜恪认识了,这的确是一位国内物理界的大犇,而不是大牛和大牪。

  这样一位大犇,看上自己的论文,说明什么还用多说吗。

  “我真的要火了!”

  “电子流理论要爆炸了!”

  陈旸院长这样的人物可以称一声大牛;普通院士级别的人物可以称一声大牪;达到领域顶级的如白春礼院士、施一公院士、钟南山院士,可以称一声大犇。论文吸引了大牛,说明不错;吸引了大牪,说明要火;如果再能吸引大犇,那么走出华夏冲向国际毫无难度。

  薛其坤就是一位大犇,试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冠以可以竞争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

  想到这里,杜恪给陶勋发了微信:“老陶,我论文被薛忠坤院士关注了,还让他的博士生跟我交流。”

  陶勋回信息很快:“厉害厉害!国内凝聚态物理第一人啊!他还是《物理评论B》的编委,应该是你的论文发给他审核,哈哈,恭喜恭喜,又是一篇P.R.B通过了。”

  请收藏:https://m.cm121.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